「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任何文物,但凡涉及人,總是顯得更貴重。”

當看到這句話時,小編在想我們為何總是去追逐新潮的東西,卻忽略了那些擁有著先人智慧的歷史文物呢?

“中華第一燈”——幾經易主方才現身?

這是196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西南約1.5公里的山崖上的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的——西漢長信宮燈,也就是小編今天要說的歷史文物。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歷史上這長信宮燈的得名,便是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才喚名長信,後又贈於族內裔親竇綰(中山靖王劉勝之妻),也就是它所出土墓地的墓地主人。出土時發現此宮燈放置在安排墓僕人棺槨的後室,這說明此物件是竇綰生前喜歡之物。

出土後便發現多處銘文,宮燈上發現刻有“陽信家”“長信尚浴”“今內者臥”等9處共65個字的銘文。經專家多方研究,無論是從銘文的字體還是刻工和內容上來看,都絕非是一次刻成的。所以也有人認為,這長信宮燈經幾番易主後才到了竇綰之手。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燈盤外側“陽信家”銘文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上部燈座底部周邊”長信尚浴“等銘文

獨具匠心——兩千多年中國先人智慧的結晶

那麼,這幾經易主的“惹人喜愛”的長信宮燈它又是妙在何處呢?長信宮燈燈體通高48釐米,重15.85公斤。從外形來看,是一位宮廷女子,臉型圓潤,身穿曲裾深衣,兩手持燈盞,跣足端坐,莊嚴肅穆。

燈體鎏金,華麗非常。經過兩千多年的洗禮燈身鏽跡斑駁,但仍是可見的華光四射,這完全凸顯了漢代鎏金工藝的高超技藝。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整件宮燈採用分別鑄造,可合成一整體的鑄造方法,可謂是獨具匠心。宮燈分為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和燈罩六個部分組裝而成。宮女內體為空心,頭部與右臂是可拆卸的。宮女左手執燈盤,燈盤可轉動,燈罩由兩塊弧形平板構成,此中一片還可以推進,便於調理燈的亮度和映照目標。而宮女高高舉起的右臂,垂下的袖管則成為了燈罩。用心之巧妙,工藝也是精湛非常,但其中不得不說的,也是突出的,便是它的環保理念!

環保——精巧的技藝裡凸出的環保理念

古時的青銅燈多是用植物油脂作為燃料的,熄滅後會有殘留的灰燼與炭粒,這些東西會散落在室內的每一處,同時會散發出刺鼻的味道,對人的身體是有害處的。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但長信宮燈卻不然,在使用時那些煙塵會隨著熱空氣,沿著宮女的袖管不斷上升,進入長信燈體內部。當進入燈體內後就失去了熱氣的推動,在冷卻中逐漸形成菸灰而掉落。這一過程都在燈體內完成,避免了室內的空氣汙染。而可自由拆卸組裝的這一工藝,使得打掃這些積累在外部的菸灰時非常便利。

先人可能比我們更富有遠見,也比我們更懂得環保。長信宮燈是一束穿越千年的光,它不僅僅照亮了漫漫長夜,更是在歲月中綻放了先人的智慧!

“中華第一燈”是獨具匠心,也是環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