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有黃帝和炎帝這兩個人嗎?起源是什麼?

我叫官宣


有,黃帝是一個人,炎帝不止一個。要說這兩個偉人,得從距今9000年女媧說起。

女媧生活在湖南會同縣連山鄉的連山洞,山洞天花板有縫隙,後人稱“不周山”(《山海經》說“有山不合曰不周山”)。女媧用石灰漿修補天花板縫隙,人稱“女媧補天”;用柱子頂住天花板薄弱處,這叫“天柱”(所以會同西邊鄰縣叫天柱縣,古人西遷後把歷史記憶帶過去了);為防止柱子陷入泥土,用烏龜做柱子墊腳,為防它亂爬就砍掉四足,這叫“斷鰲足以立四極”。傳統建築特別是湖南的建築,以柱為骨架,柱下墊磉盤巖,房簷用石灰刷屋簷線的建築文化就出自女媧補天。

女媧去世後,按母系社會的傳統,應當由女性優秀人物、女媧的助手、專門負責取水和泥做泥水活的共工接位。由於女媧能力太強,經過幾十年發展,早已不是幾十口人的小部落了,方圓百里皆歸女媧一族,部落首領擁有無上的權利和榮耀。於是女媧的另一助手、專門負責打柴燒火的祝融通過內部戰爭打敗了共工,取得了帝位。共工怨恨祝融破壞政治規矩卻又無可耐何,使用女人小家子脾氣,把“聖地”連山洞砸了個稀巴爛,撞斷了柱子導致天花板垮塌,這叫“共工怒觸不周山”。由於洞頂垮塌,應力改變,旁側一小洞的天窗發生位移,在洞內看日月星辰均不在原位了,所以史書說“故日月星辰移焉”。

祝融接過女媧的帝位後,看山洞已無法居住,於是搬到附有三塊巨石的地方搭棚子居住。從此開啟了屋居時代、父系時代和權利爭奪時代。祝融因火得位,視火為圖騰,人稱炎帝。距今8000多年。他以連山地形地貌為依據,總結了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規律,寫了一部“書”以指導農事活動,人稱《連山易》,那時沒有啥記錄書寫工具,只能靠記憶傳承,後來有了紙筆人們才將它寫在書上,唯一的一本保存在貴州省荔波縣檔案館。

隨著氣候變暖,北方冰雪逐漸消融,人們逐漸向北遷移,炎帝文化也逐漸向北傳播。首先沿著沅水向下遊傳播,距今約7800年創造了輝煌的高廟文化,出現了“火““鳳凰”“高樓″等圖騰。傳到洞庭湖又創造了輝煌的城頭山文化距今約6000年。然後沿長江向下遊、向北傳播,出現了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炎帝文化的傳播不一定是家族的遷移,主要還是文化接力。炎帝文化在中國大地上遍地開花,勢力大的部落首領都自稱炎帝,到後期開始出現部落聯盟,只有聯盟首領才稱炎帝。

隨著北方冰雪消融,草原生態形成,遊牧民族得以發展壯大,與炎帝集團發生衝突。大約距今4600年,北方領袖黃帝率領軍隊與炎帝軍隊大戰一場,炎帝失敗,當時的炎帝叫罔榆,被追至洞庭以南。炎帝失敗後放棄政治,專攻醫藥,留下了“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後來炎帝遇斷腸草,死後葬在今炎陵縣。炎帝去世後,他的屬下蚩尤率部反抗,兵敗被殺,族人被趕至西南一帶,就是現在的苗族。

從此,中國的政治中心傳到了北方,南方逐漸淪為荒蠻。

黃帝為了防止炎帝族人造反,派兒子昌意帶兵駐紮在今會同縣若水鎮,所以史書記載“昌意降居若水”,原因之一是會同乃炎帝發祥地,之二是監視苗民。

黃帝去世後,帝位又傳了幾代,都是在黃帝族內部爭奪。由於交通不便,遠離政治中心的部落常造反而中央又難以應付。到堯帝時,山東一帶原屬炎帝族的十個部落有不臣之心,堯帝派后羿去解決,后羿想開戰又找不到藉口,於是說:“你們的祖先不是很懂醫藥嗎?請獻長生不老藥來!”這十個部落首領一合計,造了一毒丸獻上。后羿拿到藥後,不敢吃擔心被放毒,又不甘送別人吃怕真是長生藥,於是給老婆姮娥吃,結果一命嗚呼。第二天,旁人問:“大將軍你老婆呢?”后羿氣乎乎地說:“吃藥昇天了!”(傻瓜不懂以為成仙了)。后羿命人抓來十首領,唰唰唰射了九個,留下一個種以防醫藥失傳,也怕自己控制不了山東一帶出動亂。由於這些部落拜日,部落首領人稱紅太陽,所以就留下了后羿射日的傳說。

會同女媧故里尚未開發,不收門票,有興趣前來研究者本人免費陪同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