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五十七)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作者 趙元珉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提溜著籃子

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在讀音、詞性、詞義及使用上很容易搞混。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一、提溜和滴溜在動詞“提(tí)”的義項上,本身就是方言土語,漸變的趨勢較大。現在滴溜已不再使用“提(tí)”的義項

1、在元明清時期都有“提(tí)”的意思。

“提溜”。《現代漢語詞典》裡的注音是(dī·liu),和土話發音相同;是口語、動詞,“提(tí)”的意思。在《漢語大詞典》裡的注音是(dī liū),手提、提拉的意思。如明末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那回回婆從裡頭提溜著艾前川一領紫花布表月白綾吊邊的一領羊皮襖子,丟給那覓漢。” 現代劇作家吳祖光《闖江湖》第三幕,“我們把這兩個壞蛋給提溜來啦!

“滴溜”。《漢語大詞典》裡的注音為(dī liū);有一項解釋是:方言,提、提起的意思。如明·沈榜《宛署雜記•民風二》,“提曰滴溜著。”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摺,“滴溜著腳踢拳墩,哎,你個身著紫衣堂候官,欺負俺這面雕金印射糧軍。”《醒世姻緣傳》第十回,“(高氏)一邊說著,一邊滴溜著裙子,穿著往外走。”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水滴

2、民國時期可通用。

如《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俺家死人罷呀,累著你那腿哩!你奴才長奴才短的罵我?你憑著什麼提溜著腿賣?”對於句中“提溜”一詞,《重編國語辭典》注:亦作“滴溜”。

3、在現代漢語中,提溜有“提(tí)”的義項,而滴溜則已經沒有這個義項了。

“滴溜”。在《漢語大詞典》裡的釋義有四項:①形容很圓;②形容旋轉或轉動快速;③液體一滴一滴地下墜;④方言。提,提起。《現代漢語詞典》只解釋了“滴溜兒”只有“形容極圓”和“形容很快地旋轉或流動”兩個義項,而“液體一滴一滴地下墜”和“方言,提、提起”的義項已不再使用。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一提溜好吃的

二、“一提溜”和“一滴溜”大不同

“一提溜”

當讀音為(yī tí·liu)時,是一個數量詞,如他買了滿滿的一提溜東西;“提溜(tí·liu)”在山東土話中可單獨做名詞,是指像方便袋一類沒有固定形態的容器,在用法上類似名詞“提籃”。

當讀音為(yī dī·liu)時,是動詞,第一次提溜或提溜了一次,如一提溜沒提溜起來或簡單地一提溜就起來了。

“一滴溜”

動詞,如他拽著樹枝子一滴溜,就溜到了河那邊;

動詞詞組做狀語,如一滴溜就跑沒影了,即一轉眼就跑沒影了。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猴子打滴溜

三、“打提溜”和“打滴溜”也有新變化

“打提溜”,《漢語大詞典》解釋,“打提溜,亦作‘打滴溜'。方言,謂人或物因懸空掛起而晃動”,就如同打鞦韆。例句:

●《醒世姻緣傳》第九回,“我開了門,一像個媳婦子扳著咱那門桄打滴溜哩!”

●《中國歌謠資料·褡連兒搭》,“麥子磨成面,芝麻磨成油,黃瓜上了架,茄子打提溜。”

●楊朔《三千里江山》不是尾,“我直長直長也長不大!志願軍爺爺告訴我說,大年五更捽著門栓打提溜,就拔高了。”

《現代漢語詞典》只有“提溜兒”為“形容極圓”和“形容很快地旋轉或流動”的解釋,沒有類似“打鞦韆”這樣的義項。

總之,“提溜”與“滴溜”在讀(dī·liu)或(dī liū)時,多用於方言土語和口語,所以讀音、用字及其詞義隨意性較大,變化較多;動詞“提溜”或“滴溜”的詞義來源側重於“溜”,是藉助了“溜”的這一種慣性。現代漢語形成了這樣的規範:除“滴溜”的“形容極圓”和“形容很快地旋轉或流動”這兩層意思以外,其他多用“提溜”。

漫話山東土話中的“提溜”與“滴溜”

這才是真正的“提溜”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本號)

一家之言 歡迎討論


享有著作權

任何人不得抄襲、剽竊

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