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試點後推廣調動羣衆「改廁」積極性

整潔的瓷磚地面,按壓沖水蹲便器,密封良好的儲便池……山東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西單村71歲的孫美雲家中用上了新廁所。“用起來很方便,家裡衛生條件改善了。”老人樂呵呵地說。

“一個土坑,三尺土牆,冬天漏風,夏天難聞。”這曾是臨淄農村旱廁的真實寫照。2015年,一場改善村民起居環境的“廁所革命”在臨淄拉開帷幕。

孫美雲是第一批改廁戶之一。老人一開始也有顧忌:“旱廁用慣了,改造新廁所需要花多少錢,改成什麼樣,改造後用起來方不方便,這些心裡都沒底。”

群眾的關切點就是工作的發力點。在深入調研、充分徵求農戶意見後,根據區域地理位置和農戶院落條件,臨淄區確定採用“三格式”和“雙甕式”改廁模式,配套節水型高壓沖水廁具。

費用誰來出?在用好省、市補助政策的基礎上,臨淄區財政再對每個改廁戶給予300元補助,部分鎮、街道也根據實際制定出臺了各自補助政策,戶均補助能達到900元。各級財政補助後,農戶自己基本不用掏多少錢。

為讓群眾有直觀感受,臨淄區堅持試點先行先試。各鎮、街道分別確定1個至2個示範村先行試點,每個村建立3個至5個示範戶作為觀摩點。“我們帶著村民到示範戶實地參觀、親身體驗,切身感受旱廁改造後提升了生活質量,以典型示範帶動整村實施。”朱臺鎮農委副主任邊希軍介紹。

目前,臨淄區共完成347個村、7.7萬戶旱廁改造,村改造率達90%以上。旱廁改造還催生了一條生態農業循環產業鏈。臨淄區朱臺鎮、金山鎮等相繼建成了生物有機肥生產企業,將收集的渣液經過集中二次發酵處理後用於生產有機肥料。其中,臨淄茁茂農業公司生產的有機肥銷往全國各地,年產量達15萬噸,2017年銷售收入達到5000餘萬元。

“旱廁改造工程,切實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補齊了影響農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臨淄區委書記宋振波說。

先试点后推广调动群众“改厕”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