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8年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

“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你家里有一个让你头疼的“熊孩子”吗?他可能做作业时难以集中注意力,每过几分钟就被电视声音吸引过去;他也可能是老师眼中的“活跃”学生,听课不认真、在教室随意走动、喜欢插嘴,甚至比一般孩子更容易与同学起冲突。

孩子是不是总是心情低落,很难开心起来?他会对很多事失去兴趣,有时都懒得说话,觉得前途迷惘、能力不足,哪里都是缺点;甚至可能会有不好的念头,做危险的行为……

你可能没意识到,他不是太“脆弱”、太“矫情”,只是“生病”了。

Q1

哪些儿童青少年期心理行为问题需要心理治疗?

1. 情绪改变: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2.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控力差,学习困难;违纪,逆反,恶作剧,逃学,说谎,偷窃,攻击行为;自伤;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询问);适应困难;幼稚,退缩;

3. 躯体不适:头疼,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贪食,早醒,入睡困难,耳鸣,尿频,全身不适,注重相貌、身高、体重;

4. 学习类问题:厌学,考试焦虑;

5. 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表现为:自闭,自我中心,社交焦虑,缺乏社交技巧等;

6. 人格特点类问题:过分依赖,敏感多疑,强迫等;

7. 其他精神心理障碍及发育障碍:如儿童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等。

Q2

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一般是什么引起的?

1. 内部自身因素:青春期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青少年会产生困扰、绝望、悲观等消极的情绪,因此极易产生内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青春期精神分裂和自杀倾向等。

2. 家庭和环境因素。

3. 社会和文化因素。

Q3

什么情况下需要带儿童青少年来门诊看诊?

出现心理问题,出现与同龄人发育不一致的焦虑,抑郁,恐惧,胆小,奇思异想等;出现与同龄人发育不一致的行为问题:多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说谎,逃课,饮食,睡眠异常,叛逆,不能遵守规则等;发育异常(智力,性,性别角色)。

Q4

心理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家庭该怎么帮助孩子度过困境?

1. 不要讳疾忌医,更不要病急乱投医。

2. 耐心倾听和陪伴孩子。

5. 慢慢调整家庭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