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樂意擔任橋樑」

近日,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接受了財新傳媒的訪問,談到了新加坡和中國的雙邊關係、東盟-中國關係以及“一帶一路”的合作。以下是訪問全文。

“新加坡樂意擔任橋樑”

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左)。

記者:從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以來,新加坡就始終為中國和外部世界的連接——不論是物質上、金融上或心理上的連接,扮演了一個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作為引領新中關係多年的政治家,你所觀察到的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與亞洲夥伴們的互動,發生了哪些變化?

張志賢:今年適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1976年,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首次訪問中國,鄧小平先生也於1978年回訪新加坡。兩位領導人的互訪,奠定了新中兩國之間的友誼和歷代領導人之間長存的深厚私人情誼,以及兩國互惠共贏的合作基礎。

之後,中國經濟開始騰飛並取得了非凡增長。新中兩國的三個政府間合作項目,體現了中國不斷改變的發展所需。中新蘇州工業園區明年將慶祝成立25週年,中新天津生態城將迎來開發建設10週年,而最新的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至今進展也超乎預期。這符合了2015年李顯龍總理和習近平主席為新中兩國關係確定的定位,那就是“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伙伴關係”。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經濟取得顯著增長,成為驅動亞洲和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首次超越外資在華投資的總額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益增強予以肯定,並於2016年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當中。

我們可以期待中國繼續在國際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國正通過一些新舉措,如“一帶一路”倡議和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強對區域事務的參與,促進不同國家間的貿易與投資關係,以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及貿易一體化。中國維持繁榮與穩定,實現與本區域及國際社會接軌,將有利於全球的和平、繁榮與穩定。這也是新加坡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並且一開始就加入併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的原因。

從2015年開始擔任東盟-中國對話關係協調國以來,新加坡對東盟和中國在多個領域擴大並加深合作深感鼓舞。這些合作領域包括:旅遊、反貪和基礎設施聯通等方面。

記者:新加坡已經是競逐區域機遇和“一帶一路”商機的中國資本最重要的海外樞紐。新加坡的金融和監管專業,還能夠從哪些方面與中國企業或中資相關項目合作?

張志賢:新加坡可為“一帶一路”基建項目的融資規劃和保險服務方面發揮作用。新加坡是全球三大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之一,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有效並符合成本效益的人民幣融資方案,並支持中資企業“走出去”的融資需求。

目前,大約三分之二的東南亞基建項目是由設在新加坡的融資團隊規劃的。新加坡在中國的投資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5%,而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大約四分之一是經由新加坡投向這些國家。另外,新加坡處理的跨境人民幣收付量佔中國大陸跨境人民幣收付量的8.2%,是中國以外最高的。

此外,新加坡匯聚了許多參與基礎建設項目的國際專家,如銀行、項目開發商及投資商、顧問公司、海內外律師事務所以及包括建築、工程和項目管理方面的專業服務公司等。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中國企業可藉助新加坡在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來落實項目。

中國企業也可同新加坡新設立的“亞洲基礎建設辦公室”在海外基建項目上展開合作。這個新機構將提供平臺促進本地和國際企業在整個基建價值鏈的合作,鼓勵信息交流,協調基礎設施投資和融資。在新加坡的中資銀行已經承諾為參與“一帶一路”項目的新中企業提供1000億新元(約487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支持,包括通過發行債券來進行融資。

作為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新加坡正在與東盟夥伴合作,調動私人資本,為區域基建項目提供融資。這將減輕東盟各國政府的債務負擔,並提高東盟基建項目的財務吸引力。

作為備受信賴的中立方,新加坡也可以幫助各方有效地化解商業糾紛,使項目得以回到正軌。新加坡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受國際認可的糾紛解決服務機制,包括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和新加坡國際商業法庭等。

記者:新加坡正作為東盟的輪值主席國。在新加坡的任期中,最主要的優先目標和計劃包括哪些?如何在東盟架構下,處理涉及區域間安全、穩定、反恐和建構互信等問題?人們能對“東盟-中國2030年戰略伙伴願景”寄予哪些期望?

張志賢:新加坡作為輪值主席國的首要任務,就是致力於建立堅韌團結、創新求變的東盟。我們將共同在多邊貿易、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和反恐工作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並把握數碼革命帶來的機遇。

 在2018年4月舉行的第32屆東盟峰會上,東盟領導人通過了三份文件,旨在加強東盟核心與團結,建立一個已有26個城市的東盟智慧城市網絡,以及促進網絡安全方面的合作。

 在下半年輪值主席任期,我們的工作重點將著重於加強東盟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外部夥伴的合作。

 中國是東盟最具實質性的對話夥伴之一,也是最大的貿易伙伴,也是東盟第四大直接外資來源國。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在經濟方面的合作不斷加強,雙方都致力於在2020年之前實現1萬億美元雙邊貿易額以及1500億美元投資額的目標。我們也歡迎中國的高科技與清潔科技公司參與東盟智慧城市網絡建設。

 中國與東盟的實際合作也擴展到國防安全等領域。東盟各國的軍隊和包括中國在內的“+8”夥伴國,正在加強區域反恐和人道救援工作方面的合作,並在海事和航空領域制定信心建立措施。

 今年,我們也計劃舉行首個東盟-中國聯合海上軍演,這將有助於加強雙方海軍之間的信任與信心,並提升我們的集體能力。

 面對尚待解決的問題時,東盟和中國一直本著友好的合作精神采取了建設性的方式。例如,東盟與中國今年年初就針對《南中國海行為準則》啟動磋商,並取得積極的勢頭。

 我們將在今年慶祝東盟與中國建立戰略伙伴關係15週年。為此,雙方正在擬定一份《東盟-中國2030年戰略伙伴關係願景聲明》,共同規劃未來的合作方向。我們期待各國領導人可以在今年11月舉行的第21屆東盟-中國峰會上通過這一份聲明。

一個繁榮發展又和區域緊密聯繫的中國,將有助於整個區域的和平、安全與發展。我相信中國也認識到,一個繁榮強大的國家,是靠自我約束和對鄰國及夥伴的關懷來獲取尊重的。

記者:如今,美國不再引領全球的自由貿易主張。最近的加徵關稅舉措、撤出TPP的決定等,都使美國的對外方針越來越具有“交易性”的色彩,且對多邊主義顯得忽視。

新加坡如何回應美國政府這種新的路線調整?新加坡是否仍然認為美國是一個可信賴的安全夥伴?你認為未來的美國政府有可能會重返TPP嗎?美國的撤出,如何影響了從TPP方案到CPTPP(除美國外的縮水版TPP)的調整?中國與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的升級談判,目前進展如何?  

張志賢:新加坡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向來堅守原則。作為一個小國,我們強調尊重國際法,也鼓勵各國遵守國際協定,例如在攸關國際商務和海空航行方面。我們相信各國最終將可從此做法中受惠。

 許多國家包括新加坡和中國在內,都受惠於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體系。每一屆美國政府都會有本身想優先處理的事項,但過去70多年來,美國一直是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系的倡議者和受益者。

 展開貿易戰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沒有好處。單方面的制裁措施和相關的反制行動,將殃及企業並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多邊貿易體系確保所有國家不論大小都能夠公平競爭,進而為這個國際合作網絡作出貢獻並從中受益。

 中國和美國維持穩定的關係對兩國都有好處,而這也有助於維持國際和區域的和平與繁榮。兩國如果發生貿易糾紛,有可能會演變成更嚴重的爭端。如果中美關係陷入緊張狀態,兩國將更難在包括反恐、無核化和氣候變化等多個嚴峻的國際議題上合作。這不但會影響中美兩國,也會影響全世界。

 不過,如果兩國關係朝另一極端方向發展,制定只惠及兩國的規則,這也會對其他國家不利,尤其是對那些沒有發言權的小國。新加坡將繼續推動和維護一個開放包容、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多邊貿易體系。今年3月,由11個國家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 (CPTPP)是一份高質量的協定。這份協定將降低進入市場的壁壘,以及促進產值超過10萬億美元或佔全球GDP 總量約14%的綜合市場的貿易活動。

 通過簽署有關協定,CPTPP成員國展示了它們致力於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決心。目前,各方正各自展開國內程序,希望能夠儘快落實協定。CPTPP生效後,加入該協定的大門是對其他國家開著的。如果美國願意的話,我們歡迎美國歸隊,也歡迎其他經濟體包括中國的加入。

 中國和新加坡正致力於在今年年底之前達成具前瞻性、實質及全面的中新自貿協定(CSFTA)升級版。自CSFTA於2009年生效後,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從2009年的750億新元增加到2017年的1370億新元。CSFTA升級談判進展良好,兩國至今已進行了七輪談判,而最新一輪的談判於今年7月舉行。

新中兩國所協商的議題包括:加強投資條例和海關程序、促進貿易活動和強化原產地規則,以及改善服務業的市場準入。有關協定也涵蓋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和環境等新內容,以順應全球發展。升級版的CSFTA將對全世界發出正面信息,那就是:新中兩國將共同堅持自由貿易以及經濟自由化。

記者:從新加坡的角度來看,在東南亞整體提升基礎設施連通性的過程中,哪些議題和哪些具體項目,是最應該優先被處理的?新加坡如何看待中國在此過程中的角色,能給有意參與其中的中國利益相關方哪些建議?有些人主張亞洲的國際關係,不應以一種“零和思維”去理解。新加坡是怎麼樣把如此的主張化為現實的?

張志賢: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從現在到2030年,亞洲新興市場將需要大約26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或每年1.7萬億美元。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於促進亞洲的發展,滿足本區域的基礎設施需求。

 中國也意識到,要完全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潛能,就不能只在個別項目上投資,還必須將這些項目聯繫起來,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在項目融資方面,除了中國本身的財務資源,也可以考慮讓多個利益相關者提供項目資金。各項目之間的實體聯繫,也可以藉助數碼網絡、更廣泛的民間交流和彼此友誼的進一步加強。這將有助於營造更包容、更有利的投資環境,促使企業和項目參與者更積極投入項目,以取得互惠共贏的成果。

 我們也歡迎各方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之間的協同效應。我們應致力於擴大在經濟方面的合作,因為聯繫更完善、更為一體化的東南亞區域,將能讓大家受惠。

另外,東盟的智慧城市網絡和中國正在建設的500多個智慧城市項目也有許多合作機會。我們期待東盟智慧城市網絡項目下的26個城市和中國能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

記者:馬來西亞政府宣佈將暫緩新隆高鐵項目。這對投資者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

張志賢:在2013年,新加坡同意了馬來西亞的提議合作建造新隆高鐵項目。雙方在2016年簽署雙邊協定,為該項目的實施提供法律依據。新加坡依然支持高鐵項目,並且全面履行我方在雙邊協定下的義務。不過,項目只有在馬來西亞也履行雙邊協定下的義務才能繼續進行。我們已經要求馬來西亞闡明立場,目前正等待回覆。

記者:基礎設施和金融領域的聯通,已成為新中政府對政府間合作項目的核心議題。新加坡如何評估近三年來中新(重慶) 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下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進展?如果使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更深入推進,有哪些最重要的元素應該被納入——不論在國家層面,還是城市管理層面?

張志賢:最近在北京訪問期間,我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的發展,以及在該框架下建設的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進行了討論。韓正副總理也表示大力支持“南向通道”項目的建設。

 在訪問重慶期間,我也會見了中共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與他進行了良好會談。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在促進中國西部的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雙方已加強聯通的領域包括金融服務、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術。

在金融服務方面,目前達成的跨境融資額已達253億元人民幣,這為重慶企業提供了更多融資選擇,也降低了融資成本。在航空互聯互通方面,新加坡和重慶間的航班往來班次已從每週5趟增加到14趟。

 此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也帶動了與 “現代互聯互通和現代服務經濟”主題相關的其他產業的合作與發展,如專業服務、醫療保健與教育產業。

 我在廣西、青海和甘肅訪問時,當地領導也都對這項倡議表示歡迎。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是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下的一個戰略性建設及新亮點。“南向通道”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銜接起來,完全在中國領土內為中國西部提供一個更短、更直接,並且更安全可靠的鐵海聯運通道,銜接新加坡以及世界各地。

 自2017年12月以來,重慶和廣西之間每星期已有三班固定編組的貨運列車服務;新加坡和廣西兩地的港口之間也開通了新航線,讓貨物能經由廣西的欽州港口岸運往新加坡及其他區域港口。這個“鐵海聯運”方案大大減少了新加坡和重慶間運輸貨物的時間和成本,將所需的時間,從大約三個星期縮短至一個星期。

 “南向通道”是一個多式聯運的交通走廊,將促進中國西部與國際市場的無縫銜接,讓貨物能夠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通過新加坡運往世界各地。

 儘管“南向通道”取得了良好開端,我們還是得再接再厲,以便將這個項目辦得更好。

 首先,需要向各界推介“南向通道”所能帶來的運營效益,鼓勵各方使用這個平臺,這將增加“南向通道”的總貨運量,進一步帶動鐵路運輸和航運服務。

 其次,需要加強“南向通道”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與航運之間的無縫銜接,這將進一步減少運輸時間及成本。

 第三,需要採取措施,簡化跨省運輸的檢驗過程。

 最後,我們也在探討如何通過電子媒介,提前將貿易信息呈交給有關單位,方便貨物在抵達港口後,能在第一時間順利完成通關過程。

要落實以上目標,需要以創新和開放的思維推行創新試點方案 。一旦試驗成功,這些措施將能夠複製到中國其他地區,實現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作為其他城市楷模的目標,進一步促進中國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將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和國際企業擴大在中國西部的業務。同樣的,中國企業也能以“南向通道”作為門戶,進入新加坡、東南亞和其他國際市場

記者:長期以來,新加坡均是中國與西方瞭解和解讀彼此的可靠諮詢方。然而,隨著中國與西方的直接互動不斷加強,新加坡是否會為自己逐漸淡化的中西橋樑功能感到受挫?新加坡將如何優化自己作為中西之間轉譯者的角色?

 張志賢:中國是國際社會的一個重要成員,同時與許多國家建立了良好關係。我們樂見中國與各方相互聯繫,因為這將促進對話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新加坡雖是個彈丸小國,但只要需要我們的地方,我們都會盡力而為。多年來,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堅守原則,我們建立起一箇中立、公正、高效和可靠的信譽,新加坡是個適合進行意見交流的環球都會。我們很高興承辦上個月在新加坡舉行的美朝峰會、2015年的“習馬會”和1993年的“汪辜會談”,為國際和兩岸事務盡一份力。

 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也在新加坡舉行。這項對話會彙集了區域各國包括中國的防長、高級官員和學者,針對亞太地區當下的安全課題進行討論。多個國家也在對話會期間,在場邊進行了雙邊會談。這些意見和觀點的交流,有助於促進與會國家間的瞭解。

 此外,新加坡也積極參與多邊組織與國際論壇,包括聯合國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 、國際民航組織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我們也是北極理事會的觀察成員國之一。

 我們樂意同世界各國合作,以及擔任橋樑的作用,讓大國和小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交流意見,協助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

 新加坡也是聯合國環球治理組織(3G) 的發起國,這個組織的成員包括來自各大洲的30個較小國家。歷屆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主辦國,包括於2016年主辦杭州峰會的中國在內,都邀請新加坡參與G20的進程,從3G國家的角度,為G20峰會提供更廣的視角。

 在區域層面上,我們通過“東盟+8”機制,繼續同東盟夥伴國合作,其中就包括東亞峰會、“東盟+8”國防部長會議和東盟區域論壇。我們希望將區域內外的國家聯繫起來,強化合作、建立互信。

 東盟正同主要夥伴國進一步深化合作。東盟同包括中國在內的六大自由貿易伙伴國,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也取得了進展。

 我們期待同各個夥伴國儘快完成RCEP的談判。一旦成立,RCEP將促成全球最大的貿易團體——佔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產量。我們期待與中國,和其他所有夥伴國合作,繼續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