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物流扎堆出現 全面落地卻還言之過早

無人物流扎堆出現 全面落地卻還言之過早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人設備被不斷推出,而伴隨著多年來的普及,無人駕駛對於大眾來說也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2018年以來,無論是物流企業還是行業上下游企業,都在積極地研發無人技術,並應用到物流的各個場景中。無人物流也被推上了公眾關注的熱點,關於該技術的消息層出不窮。

此前,京東、蘇寧、菜鳥等電商企業就紛紛展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產品。今年5月29日,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就表示,京東硅谷研究院正在研發L4級別的自動駕駛重型卡車,目前已經在美國一些獲得授權的道路上完成了2400小時的智能駕駛超級測試。另外,京東物流還攜手福田汽車在北京車展上,共同打造了車展首個智慧物流展區。近日,該集團又宣佈其物流無人派送機器人在長沙正式開跑。

與此同時,在5月19日、20日,蘇寧的無人駕駛重卡也剛剛順利完成了在鹽城汽車試驗場的高速場景測試。隨後24日,其與智加科技聯合推出的L4級別無人駕駛重型卡車就在上海奉賢園區進行了無人卡車道路測試。

而菜鳥方面,早在4月份,該公司就公開了一段自主研發的物流無人車路測實況影像,並透露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領域已經成熟。同時,菜鳥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G+無人快遞車"也每天都在進行公開路測。在上個月的雲棲大會現場,該實驗室則發佈了兩款新零售物流無人車,車上分別搭載刷臉取件櫃、零售貨架等。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時間中通也宣佈與L4級無人駕駛公司AutoX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動無人駕駛技術在物流及快遞等領域的應用及普及。

如今,物流業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據2018年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通報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快遞件數達400億件,比2016年增長28%,從業人員卻僅有250萬。無人物流從各方面來說,似乎比傳統的物流更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

然而,在此發展狂潮下,我們也必須得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無人駕駛技術雖然在蓬勃發展,但在測試過程中還是不斷有安全事故發生,譬如相對比較領先的特斯拉、Uber、Waymo等都沒有避免。自動駕駛車輛的落地除了需要滿足較高的現實剛需外,如何將可預期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也是重中之重。

此外,在當下來說,我國的無人駕駛末端物流仍還處於初級階段。無人配送車仍然需要解決更多場景下的實際運營問題,面臨複雜的場景,例如惡劣的天氣時,無人車就會難以完成配送。同時,政策管制、成本與商業模式、安全及標準、技術、人才等因素也制約著該行業的規模化發展。因此,無人物流想要實現全面落地還是需要一定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