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斌:一定要做早期投資,「而且越快越好」

2020年的全球移動終端將達100億。這瞬間觸發了羅斌的敏感神經,他強烈地預感到會有一大波新機會趕來。而羅斌自己雖已在九鼎內部嶄露頭角,但他心裡明白,PE主要拼的是資源,“後期項目特別是Pre IPO項目搶得太厲害,不是拼眼光,主要拼關係和資源,我還是想投出點有影響力的公司。”

羅斌突然確認了一點:一定要做早期投資,“而且越快越好”。

大四時,羅斌被保送北大,他沒有選擇繼續學計算機,轉而攻讀法律,原因很簡單:他不喜歡寫代碼,喜歡看起來“更高大上”的金融,“當時直接讀金融沒有合適機會,正好北大有個金融法研究中心,學法律以後做金融也可以啊。”

羅斌:一定要做早期投資,“而且越快越好”

多年以後,羅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正是他個人經歷的某種映射:“人一定要有獨立判斷,堅持判斷,然後做出行動。”

羅斌曾痴迷於辯論。2003年,21歲的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大二學生羅斌,決定報名校辯論隊。中大辯論隊藏龍臥虎,當年的競爭局面是3、400個報名者競爭4個名額,操一口川渝普通話的羅斌最終晉級,後來因奇葩說而聲名大噪的馬薇薇、邱晨都是當時的辯論隊隊友。羅斌說,這件事讓他認識到“做人一定要有夢想、有決心、有信心,自強則萬強。”

打動老師的還有他的幽默感。他的隊友薛樂認為羅斌的優勢在於“說話直率,文理知識俱佳”。

在一次中大的校內辯論賽中,羅斌曾力壓群雄,拿到“最佳辯手”的稱號,但在代表爭取中大參加“CCTV第六屆國際大專辯論賽”時,巴渝口音成了他的死穴。羅斌最終沒有上場比賽,只是隨隊寫辯論稿和幫助陪練準備比賽。

反正能參與到國際大專辯論賽並奪冠,羅斌覺得已經完成了夢想,自此他告別了辯論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