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如懿传》快播完了,现在讨论什么都不会有“解high”之嫌了。导演汪俊把“丢失的少女脸”的锅揽到了自己身上——讲述少年少女时期的如懿、弘历,是在全剧其他所有戏份均告结束后拍的,长达9个月拍摄百多集,演员们经历了情绪起落、人物分崩后,要演出两小无猜时的涉世未深,从心境上就是个考验。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所以你们看到周迅的脸是浮肿的很正常,她在剧组待了九个月几乎没离开过,一直在如懿后期跌宕的人生情绪里,内外的疲惫都阻碍着她再去体验云英未嫁时的自己。”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如果不拍那段带有“前传”性质的前两集呢?不行。这在导演看来是对整个故事调性起决定作用的戏份,“铺垫感情基础,会让后面剧情的种种选择变得有据可依,也不必依靠大量闪回去打乱节奏。”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从执导履历上看,汪俊在擅长并喜爱的题材上没有固定标签,不管是青春偶像剧《阳光下花儿一样绽放》、名著史诗剧《四世同堂》、谍战剧《最后的99天》,还是宫廷历史剧《苍穹之昴》、都市轻喜剧《小别离》,都驾轻就熟。

《如懿传》立项之初选定汪俊做导演,外界也不是没有议论的。历数其近年来的代表作品,无不是集结着男人帮们在讲述城市中产中年的清明与困顿,要驾驭住星光熠熠、篇幅恢弘曲折的《如懿传》,令人存疑,但汪俊履历上这部《苍穹之昴》往往被忽略了。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9个月的拍摄时长,不论对导演还是主演们,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与体验。

清廷故事于他不是首次尝试,甚至外界为《如懿传》定性的“宫斗”,和甲午战争至戊戌变法时期围绕在慈禧、李莲英身边形成的政治漩涡相较,更是格局小了许多。好在,汪俊无意拍一部观众喜闻乐见的“宫斗剧”,而所谓“都市家庭伦理剧”的经验,让他更游刃有余地拆解着人性底色,有了倚窗闲话、点到为止的红楼韵味。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大概是没有拍出《甄嬛传》姊妹篇,让导演成了众矢之的。“我都有点后悔接这个戏,天天都想撂挑子不拍了。”汪俊又不自觉苦笑出了委屈的丧萌气。他向拍摄《苍穹之昂》时结识的日本同业好友讲《如懿传》小一百集拍了9个多月,“他们都惊呆了,问我,中间多少集是你拍的。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我说都是我拍的,他们惊得嘴都合不拢。你们知道,日本电视剧都短,而且很多都是前几集是一个导演拍,然后换个导演再拍几集,工作量根本没法比。”相较于续写观众期待的宫斗后传,汪俊更倾向于讲爱情,一段纯真的爱情如何在封建体制、帝王心术中消亡的故事。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说《如懿传》是‘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中年危机故事’,都比‘宫斗剧’这个标签来得贴切。”这种“换种拍法”的种种处理,让《如懿传》拥有大量看似闲散的细节,人物情感、生活状态也先于剧情进展被刻画得很细腻,这是很多观众喜欢《如懿传》的原因,也是另一批观众质疑的原因,汪俊觉得把后宫生活营造真实、细节处填充满,与后宫争斗故事之间并不存在逻辑矛盾。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你会觉得有真实感,不假,因为有依据在那儿,所有事儿都有根,我可以回溯到那儿。戏剧性和诗意也好,散淡生活也好,如何相融,我一直在找这个平衡。”

随着剧情推进,《如懿传》走过冷宫,来到荣耀,而最终势必走向衰亡,这是史书刀笔写定的结局,无可更改。“我们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如懿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已经知道而失去兴趣、悬念感。你觉得,看到这时候,观众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结局已定,如何处理这场戏才是汪俊关心的,“这场戏很精彩,因为断发已经超出了情感的范围,”他揣摩着乾隆人都中年、朝局兴盛之下个人的松懈,“如懿有一种朦胧的、本能的女权,但在帝王的婚姻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她的悲剧在那一刻就注定了。”

如懿传看到这时候,你要的还是一个结局吗?

“现在让我再来评价这部剧,其实已经不客观了,陷进去了。”《如懿传》一共拍摄了264天,汪俊每天都会准时到现场,到了后期更是全情投入,两年的时间,汪俊全部的心血都给了《如懿传》。

“当时开头、结尾我一直想不好,有时候开头和结尾决定一部戏的方向,特别重要。我就郁闷,反正各种各样的事搅得你……所有人都让你在现场快做决定的时候,就特别想放弃。偶尔晚上跟他们喝一次酒,稍微幸福一点,回去一想,还有这么多要拍。关键是周期太长,你就没有盼头,它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创作了,有太多东西你要考虑,能撑到结束就不错了。”

style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