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亘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峯造極!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相聲界素來就有“三分逗、七分捧”的說法, 捧哏演員往往需要肚囊更寬綽,甚至在臨場應變上要比逗哏搭檔更勝一籌。對口相聲中,逗哏能得遇一位“大量活的”搭夥,猶如在臺上找到一座靠山 。逗哏活不瓷實時,難免出現“崩瓜”、“吃栗子”、“溫活”等情況 ,這時經驗豐富的捧哏演員往往能將一場即將發生的舞臺事故用三言兩語化為無形,且不被觀眾察覺。好量活的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墊磚、遞腿兒、頂刨撞帶,有時逗哏翻出來的包袱響了,捧哏的能馬上接著再翻個現掛包袱,給原本火爆的演出效果再添一把火,這就是行話所說的“二起樓子”。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在相聲界捧哏高人比比皆是,像北京的郭啟儒、郭全寶,天津的白全福、朱相臣、李壽增都是不可多得的“大量活”。而這其中要論天資聰慧,配得上“亙古一人”盛讚的唯有寶字輩的趙佩茹先生。怹在相聲界捧逗兩門的造詣也是一本寫不完的書。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趙佩茹師從焦德海之子焦少海,義父就是鼎鼎大名的張壽臣。實際上他並非門裡出身,趙佩茹出身於落寞的八旗弟子,祖上是滿族正黃旗,與皇室愛新覺羅是本家,後來愛新覺羅氏大多改為漢姓金,“愛新”在滿語中即是“金”,而“覺羅”譯為漢文後是“肇”。這就是老觀眾都知道的趙佩茹先生本名其實是“肇佩如”,當年由於受皇室族姓牽連,為了政治避禍(也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闖江湖響蔓,肇姓筆畫繁瑣),才將肇姓改為趙。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雖然趙佩茹先生出身滿清八旗貴胄,但早在怹父親這一輩之前就已家道中落,父親趙希賢靠變古彩戲法為生,而趙佩茹年幼之時也是隨父學變戲法走江湖的,這一點倒是與搭檔小蘑菇常寶堃的經歷頗為相似。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23歲那年,趙佩茹與15歲的常寶堃正式結為捧逗,直到1951年小蘑菇犧牲在朝鮮戰場,搭夥長達十四年之久。兩位在演出中習慣於“打鐵”互為捧逗,但趙先生以捧為主。珠簾壁合的兩位天才少年在當時可以說一夜爆紅,而爆紅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作為寶字輩的門長,趙佩茹拜師早,響蔓早,反應快,活路寬。在壽字輩、寶字輩高人輩出的年代,趙佩茹以極為深厚的捧逗功底技壓群芳。或許聽齡稍短的觀眾想象不到趙佩茹身上的能耐有多大,但只要聽過怹的活,哪怕只是錄音都能感受到其爐火純青的表演技藝。趙佩茹量活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字準確,措辭精妙。從不多說擋包袱的廢話,然而墊進去的每個字又都有其豐富的內在含義,給不同的人量活有不同的風格,每一種風格又都烘托了逗哏的表演特點。例如給小蘑菇量的時候,多以烘雲托月的姿態出現,而給馬三爺量的時候為了使三爺文哏的包袱更脆更響,趙先生在臺上慣用刨著使,給觀眾一種感覺捧逗兩人是針尖對麥芒,較著勁的出包袱。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在常寶堃犧牲後,趙佩茹除了給三爺量活,自己也經常逗哏,而固定給怹捧哏的是另外一位壽字輩捧哏名家李壽增。平心而論,趙佩茹的嗓音並不是清亮甜潤的那種,略帶沙啞的嗓音加上老範兒相聲藝人的作派讓怹在使說功活時照樣引人入勝,像《福壽全》、《大戲魔》的使法和風格就與其他藝人截然不同,特點極為鮮明。而《百分迷》、《不離婚》等新段子在人物塑造的精細程度上甚至與馬三爺不相上下。

他是落寞的八旗弟子終成亙古一人相聲奇才!捧哏功底登峰造極!

  如果這些還不能說明怹的藝術造詣,那麼同行的口碑或許可以間接證明。“亙古一人”的美譽最早出自於少馬爺馬志明之口,侯耀文學相聲時侯寶林指定要求兒子拜在趙佩茹門下,雖然拜師時趙先生已經故去多年,但老侯爺仍舊執意要兒子成為趙家門的徒弟。李潔塵之子李伯祥、常寶堃之子常貴田都是趙佩茹膝下弟子。除了門裡出身的世家子弟,其他徒弟如:高英培、徐德奎、馬志存、張奎清等人也都在後來成為一代傑出相聲名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