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接連被2個大國按在地上摩擦,安倍想利用訪華來轉移壓力?

唯一的超級大國之所以敢攤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盟友體系(狗腿子)能發揮一定作用。不過,替美國人衝鋒次數多了,安倍的日子也不好過。雖然在9月20日成功“晉三”,但他的臉色似乎表明,贏了卻比輸了還難看。原因無他,就是內外交困。雖然能夠收穫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果實”,可在處理大國關係時卻屢次被按在地上摩擦。在9月,俄羅斯和美國各虐日方一次。

日本接連被2個大國按在地上摩擦,安倍想利用訪華來轉移壓力?

普京在9月12日突然向安倍發難,俄方提議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與日本簽署“和平協定”。此舉令日方措手不及和震驚。俄方非常清楚日方的終極條件,即在解決四島歸屬問題之後才能簽署這個條約。而普京的“突襲”實際上就是否認有領土爭端的存在,這令安倍十分尷尬和無奈,但又不敢當場撕破臉。

而9月26日在紐約會晤川普則更令安倍蒙羞。美方几乎是按著日本人的腦袋逼其開啟新一輪自貿談判。安倍不得不同意以簽署貨貿協定為目標展開協商。從戰略上日本人已經輸到了家,只能寄希望於通過戰術來彌補一些損失。

以倭奴的秉性,丟掉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另外的方式彌補回來。

無論在歷史問題上還是領土問題上,安倍對崛起中的大國都是寸步不讓。2017年正是在安倍的推動下,美方同意把釣島納入“日媒安保條約”。到了2018年,安倍又積極改善對華關係,幾乎完全是抱著“只佔便宜絕不吃一點虧”的態度。一方面把大國首腦送到登機口以顯示“誠意”,另一方面又緊鑼密鼓進行軍事上的準備。日本在1個月內連續3次突破和平憲法的限制,悍然突破底線在海外進行軍事活動。

自衛隊10月6日與美軍共同在菲律賓舉行軍演,50名日本自衛隊員和4輛裝甲車演練了“突襲式登陸”。這是73年來日本戰車首次登上二戰受害國的領土。日本再次低調地實現了軍事突破。

日本接連被2個大國按在地上摩擦,安倍想利用訪華來轉移壓力?

9月27日,英國護衛艦“阿蓋爾號”在前往東亞海域挑釁之前,與日本“加賀號”直升機航母在印度洋舉行聯合演習。而在8月31日,英國“海神之子”號船塢登陸艦靠近西沙進行挑釁活動。

日本一直躲在美國身後狐假虎威。9月23日和9月25日,美軍都派出B-52H轟炸機在敏感海域上空進行挑釁性的巡航。而在8月份,美軍B-52H轟炸機飛越了2次,6月份是3次,5月份是2次,4月份是1次。8月底,美軍“里根號”航母率領的打擊群到敏感海域演練。日本最大的水面作戰艦艇“加賀號”參加了相關行動。

9月13日,日本“黑潮號”潛艇與“加賀號”等3艘自衛隊艦艇在敏感海域舉行反潛訓練。“黑潮號”潛艇也是自二戰以後第一艘前往敏感海域進行訓練的日軍潛艇。

除此之外,日本與印度還計劃在2018年內舉行首次聯合反恐演習。儘管名為“反恐”,但兩國公佈的演習主要內容卻是反水雷和反潛艇作戰,針對誰一目瞭然。話說回來,既然日本一直認為“南千島群島”也是爭議區域,為何不敢派兵跑到俄羅斯的家門口耀武揚威?

據日媒報道,安倍最新任命的防衛大臣巖屋毅還大放厥詞,在談到日本週邊安全局勢時指責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倭國領土毗鄰的東海和九段線以內的海域繼續採取武力挑釁行動,試圖改變現狀。”

日本接連被2個大國按在地上摩擦,安倍想利用訪華來轉移壓力?

事實證明,安倍之所以改善對華關係,其實主要是因為川普上臺之後改變了對外戰略,讓日本賴以生存的環境發生鉅變。安倍之前一直積極支持奧巴馬時期提出的“亞太再平衡”和TPP,積極為美方遏制大國崛起出謀劃策,積極擔當馬前卒。但川普直接廢掉了這2個支柱,並且越來越不願意承擔維繫“自由世界”的重擔,反而琢磨如何從盟友身上割肉。不得不反的安倍,指望通過與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實現“聯合”,爭取到一些與白宮博弈的籌碼。

更重要的是,安倍目前進行修改和平憲法的行動撞在鐵板上。想廢掉和平憲法,必須獲得參眾兩院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贊成,還要獲得半數以上的民眾支持。而民調顯示,73%的民眾反對馬上表決,即使是自民黨支持者也有近70%認為安倍操之過急。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外交來轉移壓力不失為良策。

不過,安倍最為得意的外交成績現在看來出了狀況。日方一直想在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週年的紀念日訪華,但據媒體報道,這一計劃遭到了拒絕。在被俄羅斯和美國收拾之後,安倍想不作出任何讓步就從東方古國獲得超額收益,等於是把壓力和損失轉嫁給對方。這種想法很精妙,但未免過於天真!如果真想和平友好,日本必須將軍事力量縮回本土四島!被俄美踢了一腳才急於改善對華關係,哈哈哈哈哈!(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