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我挺你!講真在中國市場谷歌真的贏不了百度

百度我挺你!講真在中國市場谷歌真的贏不了百度

毫無疑問,谷歌是一家更為優秀的科技公司,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比百度強上一大截。尤其是近年來一連串的負面事件,讓罵百度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所以當谷歌重回大陸的消息出來,不少人都歡呼雀躍,據說微博發起的投票活動“谷歌vs百度,你支持誰”(已被下線),有80%的人都支持谷歌。

這個投票結果,講真,很中國。谷歌2000年進入中國,2005年設立研發中心加大對大陸的投入,然而市場份額最高也只有30%多一點。2010年退出中國大陸時,正值移動互聯網爆發,時至今日已有8年多,除了在境外工作或者有外貿業務的人,還有多少人真正體驗過谷歌?說查文獻資料更準確方便的,我承認,但你有考慮過8億中國網民的日常嗎?谷歌在退出中國時,百度的市場份額已經佔據絕對優勢,在眾多搜索引擎中脫穎而出,終究還是中國網民自己的選擇。

有人說谷歌迴歸消息放出後,百度股價大跌8%多,是投資者對百度沒有信心。注意,這絕大部分是國外的投資者

,谷歌的實力和對中國市場的瞭解情況讓國外的投資者做出了理性保守的選擇。百度如果在A股,股價怎樣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又一輪的資本燒錢大戰估計又要開始。參考千團大戰、外賣大戰、打車大戰還有共享單車大戰,在中國要想贏,先砸錢贏市場,再優化體驗贏口碑。

這也是我認為谷歌再次進入中國也贏不了百度的原因。

百度我挺你!講真在中國市場谷歌真的贏不了百度

先搶佔市場

在日常生活中,搜索引擎誰比誰體驗好10%是體現不出太大差距的,搜狗搜索和360搜索也沒差百度太多。搶佔流量入口才是獲取用戶的最重要的渠道,百度在互聯網入口收購了hao123、天空軟件網等,掌握了流量的核心入口。而谷歌收購了導航網站265,大部分人乾脆沒聽過。而中國一大部分的網民都是通過hao123開啟的互聯網之旅。後來的360搜索和搜狗搜索,也分別是靠著殺毒軟件和輸入法一步步的侵佔搜索市場的份額。

在線下,通過大量的地推,用預裝和分成的手段,把控了當時非常重要的網吧渠道。2010年後,移動互聯網時代,又通過手機廠商和運營商在手機上預裝軟件。掌握了流量的入口,百度就獲得第一批用戶。

在獲取流量的手段上,百度還做了一件並不光彩的事情,就是上線了百度MP3搜索功能。在那個版權意識薄弱的時期,在百度上能夠更方便的獲取音樂,對用戶來說就是更好的體驗,於是就留了下來。而谷歌在音樂搜索上堅持版權,結果就被百度壓了一頭。

再談用戶體驗

說到用戶體驗,百度也確實是最懂中國人的搜索引擎。大家都知道搜索要靠關鍵詞,但是在實際搜索中,更多人還是依靠語句,尤其是互聯網新人。比如人們更傾向於“微信密碼忘了怎麼辦?”,而不是“微信、密碼、遺忘”。百度對包含多個關鍵詞的語句搜索上比谷歌更有優勢。

對於搜索出來的內容上,谷歌對於專業性更強的文獻論文搜索的更為準確,尤其是找到大量的外文文獻。而百度更側重於大眾的喜好,對國內的新聞收錄更好一點。這就是為什麼專業人員更喜歡用谷歌,而百度更符合大眾口味的原因。中國網民多,這也註定了谷歌無法超越百度。

最後就是百度的明星產品三件套“貼吧+百科+知道”。如果說百度搜索引擎是在做“分發”,“貼吧”的出現,則讓百度開始探索著嘗試要做一些“聚合”——通過某些特定的主題與場景,把搜索一個關鍵詞的人都聚合起來,通過互動或某些特定機制來共同生產內容,從而再反哺搜索,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而“知道”與“百科”在推出過後也迅速藉由百度

擁有的巨大流量優勢成為了最大的在線互動問答平臺與最大的中文百度網站。由於價值觀的不同,谷歌不會去主動創造內容,更不會去模仿百度建立一個“谷歌貼吧”。

總之在中國市場上,谷歌過去贏不了百度,短時期的未來也贏不了百度。

最後再說三點

一、很多人都會用自身對百度和谷歌的產品體驗,來判斷輸贏。但在互聯網行業的研究中,新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產品體驗決定論,然而產品體驗並不是全部。

二、說谷歌是因為中國法律和監管問題才退出的。這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但一家公司終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谷歌高層對退出中國也有分歧,但連年的市場份額下降,讓谷歌中國的收入還不足谷歌全球收入的1%,才讓谷歌決心離開。

三、對於百度競價排名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我也痛恨。但我們罵百度不是為了毀滅它,而是想讓它變得更好。

這些年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是引領國內科技的重要力量。多給中國企業家一些寬容和支持,用客觀的批評幫助中國的企業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