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60億元,邁瑞醫療創下創業板最大募資額,殊不知,在回A前三年,邁瑞醫療10次分紅累計超過百億,比這次募資額還多。是不是有“自己先吃飽、把剩飯留給普通投資者”的意味?

股市寒流中,“明星”股熱力四射。

10月16日,“回國”登陸創業板的邁瑞醫療(300760.SZ)毫無懸念漲停。以58.56元/股的價格跳空高開,較發行價上漲20%,開盤半小時後漲幅即達到44%,股價達到70.27元/股,再次觸發停牌,直至收盤。

回A首日,邁瑞醫療市值達到854.27億元,一舉超越愛爾眼科(300015.SZ),躋身創業板市值第三名。一飛沖天之下,邁瑞醫療的造富效應也很驚人。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上市首日股價走勢。圖片來源:同花順。

相較瑞邁醫療背後的數十名機構股東而言,其創始團隊及員工收穫最為豐厚。其中,兩位實控人李西廷、徐航持股市值合計超過550億元,另一位創業元老成明和及其配偶持股市值超過50億元。同時,邁瑞醫療的員工也從此次上市中獲得超過55億元的財富增值。

27年前,邁瑞醫療創始團隊以3萬元起家;兩年前,邁瑞醫療私有化退市的市值超過200億元;而如今回A,創始團隊分享到累計約600億元的賬面財富。跟27年前相比,創始團隊財富暴漲200萬倍;就算僅僅跟兩年前相比,財富也翻了數倍。

不僅如此,邁瑞醫療的股東,早已在分享財富盛宴。從2015年開始,邁瑞醫療累計分紅逾百億元,超過此次59.3億元的上市募資額。

從2016年以33億美元的市值從美股私有化退市,到如今登陸創業板,便直接向千億市值發起衝擊,邁瑞醫療走出了一條怎樣的資本造富路?

創始團隊財富暴漲

在2012年的一次公開場合中,徐航曾提醒創業者:“在股份上面你一定要清醒,絕對不能為了錢把你的控制權讓出太多。”

因此,在股權結構上,實控人牢牢掌握了邁瑞醫療的話語權。

經過多次增資、擴股,根據邁瑞醫療今年5月發佈的招股書,雖然其股東達到44位,而且清一色為機構股東,既有深圳高特佳、深創投、國君創投等明星投資機構,也包括國壽成達這樣的國資股東。

但在邁瑞醫療前十大股東中,除了國壽成達外,其他基本上是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平臺持股。其中,李西廷通過Smartco Development間接持有29.8944%的股份,徐航則通過Magnifice(HK)間接持有27.1413%的股份,此外,兩人又通過睿隆管理和睿福投資合計間接持有7.5905%的股份。

基於此,兩位實控人共同持有邁瑞醫療64.6263%的股份,以上市首日市值估算,二人身家超過550億元。此外,創始團隊另一位元老成明和及其配偶,通過Ever Union持有公司5.8829%的股份,身家也超過50億元。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上市前股權結構。圖片來源:格隆匯。

1991年,曾一同在安科醫療供職的李西廷、徐航和成明和,帶著僅有的3萬元,共同創立了邁瑞醫療。從代理進口醫療器械開始,到轉向研發,直至將邁瑞醫療做成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隨著公司登陸創業板,他們的財富激增幅度令人咂舌。

而根據《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數據,2013年,李西廷和徐航的身家分別為42.7億元和40.9億元,相較於如今超過500億元的持股市值,二人的身家在5年間也增長了超過5倍。

上市帶來的造富效應不可謂不明顯。就徐航而言,其早在2012年就辭去邁瑞醫療的聯席董事長一職轉向房地產,運營鵬瑞集團。深圳“網紅”樓盤“深圳灣一號”就是他的傑作。他名下擁有28家公司,涉及地產開發運營、策劃諮詢、股權投資等業務,但據媒體報道,除了地產物業有盈利外,其他多處於虧損狀態,而且鵬瑞地產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大幅降至不足6000萬元。

地產不足,醫療補位,徐航個人的投資佈局可謂“不畏寒冬”。

除了創始團隊獲得財富增值外,邁瑞醫療的員工也收穫不菲。

早在2016年7月和10月,邁瑞醫療進行了兩輪Pre-IPO融資,為員工分享上市盛宴提前做好準備。根據招股書,公司員工通過睿享投資、睿嘉投資、睿和投資等5個持股平臺,合計間接持有6.5093%的股份。隨著邁瑞醫療上市,員工們持股市值迅速達到約55.6億元,一舉成為“別人家公司的員工”。

相較於邁瑞醫療對自家員工的慷慨,大多數機構股東的收穫就遜色不少,但國壽成達是最大幸運兒。

國壽成達是中國人壽旗下全資孫公司,持有邁瑞醫療2.8571%的股份,持股市值達到約24.4億元。據瞭解,國壽成達還投了另一家醫療“獨角獸”藥明康德,後者市值如今也超過800億元,國壽成達投資眼光精準。

此外,機構股東中另一位持股剛剛超過1%的是寧波昂山恆泰,因為搭上這趟IPO造富順風車,成功獲得超過8億元的賬面財富。

上市前大筆分紅

事實上,這並非邁瑞醫療第一次通過資本市場造富。

2006年9月,邁瑞醫療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但上市後估值一直不高。時間到了2015年,市值被低估的中概股紛紛尋求回A獲得較高估值,比如與邁瑞醫療同期啟動私有化的360。當年6月,邁瑞醫療正式啟動私有化。

不到一年後的2016年3月,邁瑞醫療就宣佈完成私有化,從紐交所退市。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提起私有化的中概股有私募基金參與不同,李西廷、徐航、成明和組成“買方”財團,用24.6億美元完成收購。根據招股書,在這筆收購款中,有20.5億美元來自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和平安銀行的境外資金貸款。據自媒體“賽柏藍器械”的消息,這筆貸款由6.5億美元2年期和14億美元7年期構成。

按私有化成功的時間粗略推算,假如6.5億美元貸款已在今年年初還清,那麼邁瑞醫療目前還揹負著“私有化”時期的14億美元貸款和利息,需要在未來5年內還清。

在從紐交所退市後,邁瑞醫療馬不停蹄為回A做準備。從2016年開始,該公司頻繁調整股權架構,包括頻繁的增資與股權轉讓等,在此期間,還進行了兩輪Pre-IPO融資。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回A進程。

2017年5月,邁瑞醫療正式向深交所遞交主板IPO申請,但到了今年2月,就在上會審核前夕,邁瑞醫療突然宣佈終止IPO。不過很快又向創業板遞交上市申請。外界普遍認為,其大舉併購留下的商譽在資產中佔比較高,在主板審核很難通過。而轉投要求寬鬆一些的創業板,能更快獲得上市門票。

邁瑞醫療上市之心不可謂不迫切。在今年2月撤回主板上市申請後,有接近該公司的知情人士曾對無冕財經表示,員工尤其是中層,希望能儘快上市,而該公司本身也對資金有需求,包括實施激勵、進行併購擴張等。

對一家公司而言,上市最直接的目的是能從二級市場募集資金。邁瑞醫療除了公司自身發展需要資金外,還需要償還私有化時借下的大額貸款,根據招股書,此次募資除了用於生產擴建、研發、系統升級外,還有18億元用於償還貸款及補充營運資金。

但邁瑞醫療真有那麼缺錢麼?

根據邁瑞醫療招股書,其從2015年以來持續分紅十次,累計分紅額約109億元。僅在2016年就分紅5次,全年分紅額超過60億元,而當年該公司的淨利潤為16.12億元。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近三年分紅情況。圖片來源:招股書。

對此,有不願具名的私募從業者告訴無冕財經,公司在上市前分紅的例子並不鮮見,奇正藏藥(002287.SZ)、佛燃股份(002911.SZ)等都有過這種情況。他認為,如果是適當額度的分紅,讓手頭的現金少一些,在上市審核時更好通過。

但如果是大額度的分紅,其實對股市投資者不利,“利潤分出去,背後資產負債率上升,而且又向市場大規模融資圈錢,有點自己先吃飽、把剩飯留給普通投資者的意味。”前述人士表示。

上市之前就已經在大肆分紅,上市後更不會停止。招股書顯示,邁瑞醫療制定了連續三年分紅計劃,其中提到,在具備分紅條件下,公司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的10%。

會有幾個漲停?

早在邁瑞醫療私有化成功之時,關於其千億市值的討論就已出現。

按照市場樂觀估計,邁瑞醫療再經歷5個漲停後,就可能超越目前第二位的溫氏股份(300498.SZ),到第8個漲停後,就可能取代寧德時代(300750.SZ),成為新的市值霸主。

作為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的龍頭,邁瑞醫療的基本面確實向好。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邁瑞醫療的營收從2015 年的80.1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11.74億元,淨利潤則從9.41億元大幅增加至26.01億元,增速分別為75.82% 和 61.88%。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經營情況。

根據合縱智達企業管理諮詢的數據,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容量為4500億元,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長。邁瑞醫療主營的是心臟、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器械業務,而這三塊恰恰是目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增速最快的領域。一直在進行研發的邁瑞醫療,通過不斷擴張、併購覆蓋賽道,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

但隱憂似乎一直都在。

邁瑞醫療一直在進行海外市場佈局,在其營收構成中,2015年到2017年,其來自海外公司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53.72%、50%和46.02%。但邁瑞醫療的淨利潤,可就完全指望不上海外市場。

根據招股書,邁瑞醫療目前有39家境外子公司,過半未實現盈利,16家子公司實現淨利為負。2017年,其在美國虧損1.52億元,在香港的虧損也達到1.44億元。

邁瑞造富:上市前“土豪式”分紅百億,回A身價再暴漲


▲邁瑞醫療境外子公司過半仍虧損。圖片來源:招股書。

因此,邁瑞醫療未來必將繼續倚重國內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邁瑞醫療在國內的收入,近80%來自經銷模式。而這一模式暗藏風險。

有醫藥行業人士告訴無冕財經,經銷商行賄有成為行業潛規則之勢。據裁判文書網顯示,2017年6月,根據法院的判決書,邁瑞醫療等公司的代理商楊文濤為使其代理的醫療設備中標,向衛生局、醫院等11位相關人員行賄財物104.83萬元。

如今隨著邁瑞醫療登陸資本市場,需要承受更多的市場檢驗。一旦再出現類似事件,邁瑞醫療的品牌形象勢必將會受到影響。

邁瑞醫療在上市首日漲停之後,是否將如市場樂觀估計的那樣,直接衝著8個漲停而去?除了要考慮目前的股市大勢外,未來的業績走向,也是投資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前述私募行業人士估計,邁瑞醫療“趕不上寧德時代上市後的7個漲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