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當年爲什麼沒有攻打印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家喻戶曉,歐洲人一度稱其為“黃禍”。據說現在其直系後代多達1700萬人,約佔全球人口的0.5%。其率領數十萬蒙古大軍橫掃了整個歐亞大陸,最西打到了歐洲多瑙河。

成吉思汗當年為什麼沒有攻打印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麼有一個問題出現了,蒙古可以征服人口數千萬的宋國,彪悍的中東和歐洲多國聯軍,為什麼沒有直接南下攻佔比較弱的印度呢?

其實成吉思汗曾經想過征服印度,史料稱,成吉思汗為了追擊扎蘭丁一直攻到印度河北岸,但是成吉思汗的大軍並沒有攻進印度境內,而是很快撤回到了阿富汗。

《元史·耶律楚材》記載,當年決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隊在攻到印度河時,遙見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濛。將士們口乾舌燥,紛紛下騎飲水,可是河水熱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這使得將士上下怨聲不斷,恨不得立刻馳歸。耶律楚材正想再次進諫,忽見河濱出現一大怪獸。

成吉思汗當年為什麼沒有攻打印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成吉思汗遂命令將士準備彎弓射殺,忽然聽到怪獸發出響聲,酷似人音,彷彿有“汝主早還”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機對成吉思汗說這種怪獸名叫甪端,是上天派來警告成吉思汗為了保全民命儘早班師的。成吉思汗於是順應天意,沒有行進。

怪獸明顯不可信,那麼耶律楚材進諫成吉思汗班師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氣候原因,眾所周知,蒙古騎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跟其飲食習慣有關,“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羊為糧”。即以戰養兵,就地掠奪,補充給養和兵源。也就是說,只要有供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給。即使在戰爭中,一時缺乏馬乳和羊肉,他們還可以以射獵作為補充,在後勤上大大減少了軍隊行進的輜重。

成吉思汗當年為什麼沒有攻打印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但蒙古騎兵也有兩大弱點。其蒙古騎兵在江河湖泊面前往往束手無策,為了克服這一弱點,1220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軍。史料記載,西征時,蒙古軍曾在一個月內造船百艘、載蒙古騎兵渡過漠蘭河。但另一個弱點卻是蒙古騎兵解決不了的,即他們先天存在的問題。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亞幹寒地帶的蒙古人懼怕溼熱,不耐高溫。這一點在攻佔南亞、東南亞一帶的戰役中就已顯露無疑了。

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師的原因,就是蒙古騎兵適應不了印度的氣候以及當地的地理環境。當時正值盛夏,暑氣逼人,蒙古軍隊只行進了數里路,就覺得氣喘神疲、汗流不止,有不少士兵還因中了暑不能行軍作戰。酷熱的氣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頓時喪失了鬥志。

成吉思汗當年為什麼沒有攻打印度,其實原因很簡單

迫於環境的限制,蒙古兵在這裡完全失去了優勢,他們在印度這塊土地上再也沒有在高原草地上縱橫馳騁的氣勢和戰鬥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