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巨擘紫光集團的變與不變

中國半導體巨擘紫光集團的變與不變

在全球競爭白熱化之際,中國半導體巨擘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紫光集團”)正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這家公司引入另外兩家地方企業之後,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清華控股”)的股權比例將下降到15%。儘管最終的調整尚未塵埃落定,但在9月19日召開的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上,紫光集團副總裁、首席品牌官申小乙稱,紫光未來機制會更加靈活和市場化。

這是趙偉國所稱“目前中國90%以上芯片設計公司不賺錢”的時代,趙偉國希望到2024年左右中國集成電路能夠站穩腳跟,到2028年至2030年間,中國集成電路在產業界或許會有一席之地,達到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的程度。

機制的變化表明,從清華控股到紫光集團,歷經系列人事變動和股份調整後,中國最大校企改革的逐級傳導效應正在顯現。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稱,無論頂層結構如何變化,紫光戰略不變。目前紫光集團在芯片上的部署分為存儲、移動通信芯片、安全芯片三個板塊。

進與退

目前,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紫光集團工商註冊的變更仍未開始,目前的股東架構依然維持。不過,在董事會層面的調整已經展開。

2018年7月31日,清華控股董事會成員的變更,將中國最大校企的改革推進了公眾視野。李豔和、李志強被委派擔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原清華控股董事趙偉國和王濟武都將不再擔任公司董事。

但變化早有端倪。彼時仍作為紫光集團董事長的趙偉國,已於今年4月辭職紫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由於英濤接任。而今年9月,紫光股份(000938)一份公告顯示,清華控股作為實際控制人將轉讓紫光集團部分股權最終達到持有15%股份,紫光集團由清華控股與高鐵新城、海南聯合三方簽署《共同控制協議》實施共同控制。

而紫光集團最新一次董事會人事變更,發生在今年8月,天眼查顯示公司新增範新為董事,原董事周豔華退出。

範新畢業於清華大學,取得熱能工程碩士學位。天眼查顯示,範新目前擔任北京同方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的法人兼董事長,而該公司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清華控股也是同方股份的大股東,持有其26.95%股份。已退出的周豔華,截止2017年5月,曾任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審計法務部法務經理、副部長,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戰略管控部副部長,清華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兼戰略管控部副總經理。

系列變化

清華控股與紫光集團的股改,發生在國家對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納入重要日程的背景下。隨著趙偉國退出清華控股的董事席位,從而淡出其在清華控股層面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清華控股的減持動作,也淡化了其在紫光集團的權重。

本次股改以前,清華控股持有紫光集團51%股權為實際控制人。經過股改,紫光集團實現由清華控股與高鐵新城、海南聯合“三足鼎立”共同控制的局面。

紫光集團另外49%的股份仍屬於以趙偉國為董事長和大股東的北京建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若公司股權不變,北京建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成為紫光集團幾位股東中,由自然人為主要股東、佔股比最大的一個股東。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在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上對記者稱,改革讓紫光的機制更接近市場化,為今後發展提供更好的制度性保證,“這也出於紫光本身發展需求”。

今年5月出任紫光集團聯席總裁的刁石京,負責範圍涵蓋紫光展銳、長江存儲等所有紫光集團下屬芯片相關事業部,他還曾擔任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

刁石京認為,股改並不影響紫光的戰略,前者屬於股權所有者層面的事情,集團會積極配合與落實,但無論頂層結構如何變化,紫光戰略不變。目前紫光集團在芯片上的部署分為存儲、移動通信芯片、安全芯片三個板塊。

對於新引入的高鐵新城和海南聯合兩家股東,刁石京稱,地方國資也能帶來相應的資源支持。而對於股改後與清華控股的關聯,刁石京認為,清華不再是單一大股東,但也能保持清華對紫光在人才資源、科研成果轉化上的聯繫。

競爭格局

在本次峰會上,無論趙偉國還是刁石京,都多次提到紫光集團所面臨的競爭態勢。峰會開篇的致辭上,除了期待著2028年至2030年間,中國集成電路在產業界或許會有一席之地,趙偉國也透露出紫光芯片業務所面臨的競爭,尤其是存儲器領域。“過去一年集成電路的產值大約4100多億美金,其中主流儲存全球產值大概是1280億美金,今年可能會達到1500億到1700億美金”,趙偉國正將存儲看作紫光集團戰略中的關鍵領域。

當前全球存儲芯片市場正呈現出以海力士、美光、三星三家公司為首的壟斷格局。根據公開數據,三家企業市場份額佔據全球市場90%以上,在DRAM(動態存儲)、NAND(閃存)兩大產品線上佔據全球絕大多數市場份額。根據財報,過去一年,它們在中國與半導體相關業務的收入總計446.8億美元。

從應用來看,存儲器分為閃存和內存兩種。在閃存領域,刁石京認為,紫光集團的閃存存儲器業務上,一方面是加快研發,儘快縮短與領先者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儘快完成生產線的建設。“你必須把你的產品儘快量產,才能獲得很好的市場回報,目前我們現在64層的進展也很順利,預計明年二季度實現量產”,刁石京稱。

除了移動通信芯片和閃存存儲器以外,來自集邦諮詢半導體研究中心(DRAMeXchange)研究協理吳雅婷認為,以未來發展來看,紫光若要有完整的computing架構,仍欠缺DRAM的能量。

DRAM是指傳統動態隨機存儲器,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對於DRAM領域,刁石京稱,在紫光國微旗下有專注該領域的一家公司,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和長江存儲與紫光存儲,一起構成紫光在存儲上的佈局。

官網顯示,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前身為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2015年,紫光集團旗下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收購西安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並更名為西安紫光國芯半導體有限公司。西安紫光國芯的核心業務是存儲器設計開發,自有品牌存儲器產品量產銷售,以及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開發服務。DRAM存儲芯片是其主營業務。

壓力也存在於移動通信芯片領域,該領域是紫光集團三大戰略方向之一,目前紫光集團內開發移動通信芯片的企業由紫光展銳承擔。

目前,紫光展銳的員工數量超過4500人,在全球擁有14個技術研發中心,紫光展銳在芯片設計領域已經取得了重要成就,是全球前三的移動芯片設計企業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泛芯片設計企業。根據數據,產品在印度的市場份額達到40%,吳雅婷分析認為,相比存儲領域,這部分業務面臨市場壓力較大,因為以產品特性來看,相較於屬於零組件的存儲器,這類產品比較注重品牌,需要持續的品牌投入。

該公司在本次峰會上也公佈了相關進展。第一,正式發佈了I·CTEST品牌,建立芯片研發與生產測試、軟件集成測試、硬件測試、系統測試、客戶服務與測試的產品全流程的質量保證體系。第二,正式發佈“虎賁”、“春藤”兩大全新產品線品牌。

吳雅婷稱,僅國內來說,在該領域,海思等廠商正成為展銳科技的對手。海思是一家全球性的無晶圓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設計公司。2004年10月由華為出資設立,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2009年,海思推出了第一款面向公開市場的K3處理器。2012年推出了K3V2處理器,並首次用於華為手機中。之後,海思推出了第一款SoC——麒麟910。此後繼續推出包括麒麟910T、麒麟925、麒麟935、麒麟960、麒麟970以及最新的麒麟980。其中,麒麟970在推出後曾轟動一時,它基於臺積電10nm工藝,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今年8月底發佈的麒麟980則是全球首個採用臺積電7nm製程的手機芯片。據悉,麒麟980項目2015年立項,研發耗資超過3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