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進步」守望相助 團結奮鬥

「民族團結進步」守望相助 團結奮鬥

我們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實際上是有關少數民族的政策。它是黨和政府根據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結合我國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長期存在的客觀實際制定的,其本質是促進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進步和共同繁榮,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民族問題的重要行為準則,是我國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十個方面的內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政策;(2)民族區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P政策;(4)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政策;(5)積極發展少數民族教育文化事業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發展語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政策;(8)尊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同少數民族上層愛國人士建立統一戰線的政策;(IO)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民主改革的政策。

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

1、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曆史過程,民族問題將長期存在。

2、社會主義階段是各民族共同繁榮興旺的時期,各民族間的共同因素在不斷增多,但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將繼續存在。

3、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只有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逐步解決,我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只有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中才能逐步解決。

4、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都對祖國的文明做出了貢獻,都應該一律平等,應該加強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國家的統一。

5、大力發展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我國現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各民族要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和繁榮。

6、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

7、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

8、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織在一起,在處理民族問題時還要注意全面正確地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

平等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民族平等最初由資產階級提出,曾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鬥爭中起過進步作用。但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後,便成為欺騙和壓迫本民族人民及其他弱小民族的工具。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被賦予了它真實的內容和科學的涵義,成為無產階級民族觀的核心,成為無產階級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 (3)幫助一切民族實現民族平等權利,對弱小民族的利益和平等權利給予特殊照顧。(4)各民族都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民族團結政策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民族團結是各民族間和各民族內部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結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關係,是馬克思主義處理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容之一。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我們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我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2)維護、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政府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l)將民族團結的原則明確地寫入《共同綱領》、歷次《憲法》等法律之中,使民族團結成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也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每一個人的法定義務。

(2)努力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民族間的隔閡。1951年,政務院發佈《關於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揭、匾聯的指示》,消除不利於民族團結的舊的痕跡。50年代,國家還組織慰問團、訪問團,並組織少數民族參觀團,增強了各族人民之間的瞭解和信任。

(3)通過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並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1952年和1956年,進行過兩次民族政策的大檢查、大教育,1979年又在全國進行了民族政策的再教育,都不斷地增強了民族團結。

(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後召開了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並逐步形成了層層召開、定期召開的制度,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於1988年4月首次召開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人物和集體,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使民族團結正在成為一種社會輿論,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5)旗幟鮮明地進行反分裂鬥爭,打擊了少數分裂主義分子,團結和教育了各族人民,使各族人民在尖銳複雜的鬥爭中提高了對分裂活動的識別力和抵制力。

(6)及時地、妥善地處理民族關係中發生的問題,深入細緻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把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作為促進民族團結的基礎。黨的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整個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民族工作的重點也隨之轉移,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工作一是經濟建設,二是加強團結。並採取相應措施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文化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