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弯道超车——真正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这3个习惯

哈佛商学院经调查发现

课桌干净、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做事专注有耐力;而经常丢三落四、拖拉懒散的孩子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

期末考试过后,孩子们的成绩出来了,有好有坏,家长们或喜或悲,且不多说。暑假里,很多孩子又背起小书包去上补习班了,想在假期里“弯道超车”

想法没错,但是什么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方式,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每年高考,几乎每个城市都有那么几个考试迟到的孩子。

或者忘带准考证,或者发了试卷,才发现自己没带铅笔盒,极大影响到考试的情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考试时暴露的问题,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孩子平时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儿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则能成为孩子的天花板,未来发展预期有限。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和初中孩子来说,真正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也不是比谁多刷了几道题,而是拥有以下3个好习惯。

这3个习惯,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培养和强化。

1

守时+惜时:让孩子成为“靠谱”的人

高考迟到,是极端现象,但是在漫长求学生涯中,不迟到的孩子寥寥无几。

这一点在课外班上课的时候更加明显。

现在的孩子条件好,即使家长报名了课外班,孩子迟到也成为经常现象,甚至旷课、最后浪费课时的也很多。

“不喜欢就别去了。”“下雨了,别去了。”“今天我没空送你,别去了。”成为很多家长的口头禅。

久而久之,孩子做事情就缺乏规则意识,缺少恒心和毅力,貌似从小就开展了许多兴趣学习,收获却很有限。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天赋重要,可态度更重要。而认真上课的前提就是守时。

这样孩子以后也会珍惜时间,学习效率比较高。

态度决定状态,状态自然决定成绩。

体育课外班的学习,可以强化孩子守时、专注、坚持、坚韧的良好习惯。

家长可以在暑假给孩子报名体育兴趣班,培养一两项体育爱好,参加一些体育比赛。

因为体育锻炼,需要孩子全情投入,才能有所收获。心不在焉的孩子不仅进步很慢,还容易受伤。

而在体育比赛中,孩子可以最为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

0.01秒的差距,就是冠军和亚军的差距。

所以,那些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为了兼顾学业和比赛,都成长为学习效率非常高的人。

国外很多知名大公司,都愿意招聘学生运动员背景的毕业生,就是相信他们做事的习惯,会比较高效。

有句话说得好: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

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值得信赖,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

对孩子来说,多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可以更好地培养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

2

整理+做家务:培养秩序感和责任心

在一个韩国真人秀节目中,一位整理师去一户人家整理儿童房,惊呆 了:

到处堆着乱七八糟的书和玩具,衣服随意挂着,书桌上满满当当的,还养着三只仓鼠,房间里的味道十分古怪。

孩子妈妈抱怨“整天逼着他读书,就是不爱读,唉,没办法!”

在货仓一样的房间里,孩子怎么可能静下心读书呢?

整理师开始清理,后来孩子也加入进来,扔掉废品,收纳好有用的东西。几小时后,房间整齐了。

孩子满心欢喜地坐到书桌前,津津有味地拿起一本书读起来,甚至忘了整理师的存在。

只是通过整理,就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多么神奇!

哈佛商学院经调查发现,课桌干净、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做事专注有耐力。

而经常丢三落四、拖拉懒散的孩子,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

日本就很注重“收育”教育,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

整理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律能力,还可以在潜意识中整理内心的情绪垃圾。

孩子会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识;规划好空间,才能规划好人生。

不仅整理自己的东西,还要学会做一些家务。

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做家务,怕烫着、碰着、累着,也怕做不好,给自己添麻烦。

“你只管学习,其他都不用管!”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

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但教不出好孩子,还特别容易让孩子丧失责任心。

哈佛大学用20年做跟踪,发现做家务和不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为1:10。

还能说做家务对孩子不重要吗?

有研究证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小孩,尤其是经常独立出门参加比赛的小孩,告别了娇贵、弱不禁风的字眼,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强。

比赛,尤其是只有老师带队、没有家长跟随的那种,孩子不得不自己应对行李收拾、衣物清洗、检录、比赛、时间安排等各种状况,能极大促使孩子迅速成长。

用恰当的体育教育,能培养出一个有志向、有意志、有爱心、四体勤健的孩子。

身体独立、生活独立、精神独立,这是递进关系,共赢共生。

这不正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吗?

3

运动+比赛:激发孩子的“体能自尊”

前一阵子看见新闻,说泰国一个17岁小伙子通过坚持健身,不仅再也不受“校园欺凌”的困扰,获得了健美冠军,还交到了一位漂亮女朋友。

他克服了自己身高不到1.60的先天不足,完全靠体育锻炼的毅力,收获了“体能自尊”。

人生开挂了。

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很有成就。

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朋友家身材瘦小的男孩子,在学校里总是有些胆怯不自信。

然后他苦练篮球技术,初二上篮球课时突然技惊四座,收获老师和同学赞叹的眼光。

从此告别不自信,慢慢开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孩子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起了在群体中的自尊和自信,这就是运动的魅力!

脑科学家认为:运动会刺激身体分泌多种积极物质,提升智力发展。

孩子的思维能力、自控力、耐力、竞争力、合作力也随之提高。

西方学校把体育运动视为精英教育,英国教育专家指出,对于1.5-5岁的孩子,要求每天运动或者活动至少3个小时,就是因为发现了运动的秘密作用。

而我们中国家长们,是时候行动起来,激发孩子的体能自尊了!

这个暑假,不要让孩子仅仅埋头写作业、八小时满负荷补课,可以让孩子分配出时间,从事一种单项运动或团体运动的训练。

高年级的孩子应该尽可能练习得更加专业一些,参加一、两项体育比赛。

这样,不仅能释放学业和青春期压力,还有助于长高、预防近视、克服手机游戏的诱惑等。

作家村上春树说:正是几十年的长跑塑造了现在的我。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肉眼无法看到,但心灵可以感觉到。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同陶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父母给孩子金山银山,都不如教他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而体育带来的以上好习惯,可以促使孩子拥有独立的思想、健康的体魄,能够珍视丰盈的内心,也能体察他人。

长大后成为一个自信而有力量的人。

所以,老余建议,这个暑假家长的当务之急,是让孩子通过体育锻炼养成这3个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这,才是最靠谱的 “假期弯道超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