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張勇的關鍵時刻


海底撈張勇的關鍵時刻



1992那年格外暖和。一位88歲的長者,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南巡講話,蕩起滾滾春潮。

兩年後,這位老人的四川老鄉在簡陽縣召集三個死黨,湊了8000塊,依仗著四張火鍋桌,創辦了一家餐飲公司。此時,他已經三次創業失敗,對前途一無所知,更不靠譜的是,作為老闆,他對火鍋一竅不通。“那時我連炒料都不會,火鍋味道很一般”。

於是他另闢蹊徑選擇在服務上花功夫。從排隊叫號時的免費飲食與美甲,再到落座時的橡皮筋、手機套以及眼鏡布......人性化服務,成了他的金字招牌,直抵人心,甚至引來很多互聯網大佬前來學習,連一向不服人的雷軍都表示服氣“這樣的服務,人類擋不住”。

這個人就是張勇,這家餐飲公司就叫海底撈。

後面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創業24年後,海底撈於今天(9月26日)上市,市值一度衝破1000億港元拿下餐飲頭把交椅,至此持有海底撈62.7%股份的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身價600億港元。

當我們回望海底撈歷史時,我們發現一些細節,影響了張勇和海底撈的命運。

海底撈在四川簡陽的第一家店面,現已搬遷。

01

靠四張桌子白手起家


1988年,張勇畢業後被分到國營四川拖拉機廠當電焊工,月入93.5元。彼時,“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剛被確立不久,無數渴望用雙手創造財富的弄潮兒,一頭扎進前途未卜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冒險。

那是個激情燃燒的年月,不少人辭職下海去創業,幸運者們則成了中國的第一批“萬元戶”。看到別人發財,張勇也開始躁動,他不再滿足每個月不到100塊的死工資,開始尋找做生意的機會,他嘗試過倒騰違法的“博彩機”,結果在買機器的路上錢被人騙去,生意胎死腹中。之後倒賣過汽油,也以失敗告終,倒是賣麻辣燙一毛一串的賺了一萬多,不過辛苦錢卻被隔壁髮廊的一個姑娘盯上了,最後人財兩空,分文不剩。

三次賺快錢失敗的經歷讓他愁苦不已,好在那一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

1994年,他決定另起爐灶,於是支起了四張桌子、四口鍋,開始了第四次的火鍋事業,正當他為起名字而發愁時,當時的女友(後來的太太)舒萍正在打麻將,恰好摸到最後一張牌並且胡了(麻將裡,最後一張胡牌叫海底撈月,要加番)。舒萍很高興,就對張勇說你還在這愁眉苦臉幹什麼,就叫海底撈吧。

02

有一種服務叫海底撈


1994年火鍋剛開張時,張勇和幾位創始人是個徹頭徹尾的門外漢,既不懂火鍋,也不懂廚藝,結果火鍋口味一般,門庭冷落。

張勇本人也坦言:“味道真的很一般,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賠笑臉……因為火鍋相對於其他餐飲,品質的差別不大,因此服務就特別容易成為競爭中的差異性手段。”

窮途末路之下張勇急中生智,搞起了差異化競爭。就這樣,那些關於變態服務廣為人傳的故事轟轟烈烈開始了:下雨天顧客鞋子髒了,張勇便讓店員幫忙將鞋子擦乾淨;顧客喝酒喝得胃不舒服,張勇就熬鍋小米粥;顧客說辣椒醬好吃,張勇就給帶上幾瓶……

而關於海底撈“變態”服務的開端,2011年的《中國企業家》雜誌曾經有過描述:

“開辦火鍋店初期,一天,當地相熟的幹部下鄉回來,到店裡吃火鍋。張勇發現他鞋很髒,便安排一個夥計給他擦了擦。這個小小舉動讓客人很感動,從此,海底撈便有了給客人免費擦鞋的服務。

客人在海底撈等位時可以免費美甲。

張勇深諳這個道理:火鍋吃著吃著後面就忘了味道,而服務可以深入人心。這樣的服務連雷軍都被徹底感動:“那些服務員發自內心身處的微笑,海底撈人類擋不住”。

除了服務以外,海底撈更讓員工感動的是公司內的“家文化”。

幾年後被派去西安獨立管理分店,遇到鬧事的60個手持棍棒大漢的楊利娟,肯定時常想起老闆替她還債的那個午後,當時她衝在最前面,帶著100名員工正在和鬧事60名大漢對峙。

很難想象,當初開會說話都會臉紅的楊小麗,會成為公司獨當一面老員工,她說當時忘了害怕,腦子裡就一件事,“這個店裝修花了那麼多錢,絕不能讓他們砸。”

北大教授黃鐵鷹曾經在《海底撈你學不會》一書中寫道:18歲的楊利娟(書中稱其楊小麗)為了還債,當時在海底撈當服務員,一個月160塊工資。臨近過年,家中債主上門,媽媽讓她先借800元應急。張勇知道後,借了800元給楊小麗,並表示:這債公司扛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楊小麗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敢損害公司的利益,我就跟他拼命”。

2018年9月11日,楊利娟(右)和張勇在海底撈的全球招股新聞發佈會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3

進擊的海底撈,張勇時常反省


海底撈從四川開到西安後,隨後以每兩年一個新城市的速度拓展著新的市場。從西安到鄭州,2004年北京第一家海底撈宣佈落地。隨著門店的不斷擴張,張勇也開始慌如老狗,“以前店很少,可以親自管理,每個店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管理崗位的情況也都瞭如指掌。現在卻不行了,有些很嚴重的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

張勇曾對黃鐵鷹訴苦道:“別人都以為現在海底撈很好,可是我卻常常感到危機四伏,有時會在夢中驚醒。以前店少,我自己能親自管理。現在這麼多店要靠層層幹部去管,有些很嚴重的問題都不能及時發現;加之海底撈現在出名了,很多同行在學我們。我總擔心搞不好我們十幾年的心血就會毀於一旦。”

沒想到張勇一語成讖,危機的種子早已在紛擾的市場上埋下。

04

教科書般的公關,獲贊一片


去年,以“服務”名揚天下的海底撈卻在後廚衛生上栽了跟頭。

據媒體報道,北京海底撈勁松店、太陽宮店被曝出多次發現老鼠爬竄、餐具清洗不到位等問題,一時間輿論譁然。

北京市食藥監局要求海底撈北京各門店一個月內實現後廚可視化,海底撈次日立即發表聲明,表示落實整改、接受監督。

隨後,張勇第一時間召集海底撈董事會和相關管理人員緊急開會,並商量出一份《關於海底撈火鍋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事件的致歉信》以及《處理通報》。

他要求管理層將《致歉信》和《處理通報》第一時間發給海底撈每一位員工,要求引以為戒並落實整改。

聲明中寫道:“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翻譯過來就是:這鍋,主要由公司背。

聲明一出,海底撈在危機公關上博得一片盛讚。

海底撈因此躲過一劫。有網友稱讚海底撈的行為“很負責,有擔當”,甚至將海底撈的表現評價為“一次成功的危機公關”,堪稱危機公關的“教科書”。

可惜的是,滴滴和京東們沒能從海底撈公關裡學到些什麼。

05

上市,仍是開始


就在今年5月,海底撈的上市招股書公開之後,關於海底撈股權爭奪的故事在網上流傳開來。關於此事,有兩個版本,一個頗具戲劇性的版本是這樣的:來源《中國企業家》一則報道,海底撈創辦不久後的一天,張勇提出要開個會,而當時舒萍和李海燕正沉迷於打麻將,沒理會張勇。本來就不喜歡打麻將的張勇,突然把麻將桌掀了。張勇把掀翻的桌子翻過來,腳踩著散了一地的麻將開始開會。張勇說:“一間正式運作的公司,必須要有經理,我決定我當經理。”當場的人都同意了。

這個略帶痞氣的故事一度傳播很廣,不過《新京報》採訪一位接近施永宏(張勇的創業夥伴)的人士則否認了這個說法:真相是“協商達成的”。

現在,穩坐餐飲第一把交椅的海底撈,再也沒讓張勇慌了。海底撈的“師徒制度”為門店擴充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梯隊,足以支撐其規模化的門店擴充。

海底撈四大創始人在港交所敲鐘現場 界面新聞圖

截至上市前,海底撈擁有及經營的餐廳數量已達到320家,包括中國內地的296家餐廳以及24家位於臺灣、香港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的餐廳。而根據此次招股書,至今年年底,海底撈將開設180~220家新店,此次募集的資金60%將用於門店擴充。

2014年初,張勇做過一個內部講話,據說題目叫做《好想有個家》。他希望海底撈的員工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和奮鬥,賺到足夠多的錢,擁有好的經濟條件,在城市裡買房,把父母孩子接到大城市裡來一起生活。

“我們現在要努力,千萬不要在離山頂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倒下。相信我,(如果放棄了)大家終有一天會愧對我們留在老家的孩子,而且會難以嚥下這份苦果。”說這些話的那一刻,張勇異常激動,每個字都像燒開的火鍋那樣熱血沸騰。

這些激動的時刻最終成就了這位億萬富豪,而更多故事仍將在滾燙的火鍋裡繼續上演。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公眾號:BU-sty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