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重視起來就晚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五大問題

再不重視起來就晚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五大問題

在我國,農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家長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圍,教育的方法不當;重男輕女,家教失衡;農村家長缺乏與孩子的交流,缺少對孩子正確的思想教育。當前農村教育也存在嚴重的城市化取向,片面追求知識教育和升學率,忽視了鄉村社會和鄉村兒童作為價值主體對教育的個性化需求,缺乏對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對教育的特定需求的觀照。因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除了一般的農村教育問題外,還有其特殊性。

1、 教育管理時間不足。

由於農村數以萬計的農民遠離家鄉,紛紛湧入城市經商、打工,而在他們身後,卻出現了一個個“空巢”家庭。留守兒童在祖輩以及相關親戚的監護下無法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時間,他們大多有許多的農活兒要幹,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

2、 教育方式不夠科學

父母在外打工,遠離孩子,如何實施遙控管理,有的選擇以金錢為誘餌,有的以打罵為主。很多父母根據成績單的絕對值來判定,成績好則給以金錢和物質獎勵;成績差則一頓暴打,摧毀孩子的自信心。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是教育管理方式異變的典型表現。

3、 重智輕德

大多數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才是最重要的,卻忽視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德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智育上,又過分關心分數和名次。總認為分數代表一切,忽視孩子智力拓展開發和創造力的培養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

4、 過分依賴學校

近年來,農村學校教育在國家的重視下,的確有了較大改觀。但是,農村學校教育的表面繁榮也助長了農村家庭教育的惰性,致使農村家長過分依賴學校,認為孩子就是學校教育,孩子成績不好就都是老師的責任。

5、過分溺愛。

“留守兒童”過多地受到祖輩的溺愛,使他們養成了唯我獨尊、缺少同情心,驕橫任性等小皇帝心理。由於缺少約束,在生活上,缺少自立、懶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會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在學習上,怕吃苦,不努力學習。孩子的自覺性,自律能力很弱。常常有時因為看電視或是貪玩沒有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過多的看電視,睡覺過頭,無法按時到校等情況,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往往都溺愛或偏護這些留守兒童,面對這些情況,長輩們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改正缺點,反而想著孩子還小,一點小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為幫孩子逃避老師的處罰還幫著孩子撒謊。使孩子養成撒謊,逃課,不按時完成作業,教師無法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