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興:檢修技術薪火相傳的「點火者」

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檢修三班班長廖偉興是行業裡的一個教科書級的 " 活字典 ",獲得很多榮譽,可謂碩果累累,他自主研發的 220 千伏電力設備優質高溫硫化硅橡膠傘裙全包覆式修復加強技術改造及應用,推廣後一年就可節省成本約 200 萬元。

廖偉興:檢修技術薪火相傳的“點火者”

廖偉興在培訓基地講解處理各種問題的方法

從業 24 年,廖偉興練就了定位設備故障的絕活。只要接到故障反映,他基本就能診斷出故障所在的關鍵點,準確率 95% 以上。

在電網領域,變電檢修專業負責相關高壓設備的新裝、維護和檢修技改工作,在保障城市可靠供電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8300 多個日夜檢修生涯,這些堅硬冰冷的設備早已刻印成他腦海裡的一本字典,所有設備元件的線路節點,他再熟悉不過。

" 經驗都是幹出來的。" 每一次的檢修,作業時爭分奪秒,作業後認真總結,從他的描述中,每一個檢修人手裡拿著的扳手聯繫著千家萬戶,不允許有一點疏漏。

榮譽的背後,是廖偉興踐行著 " 人民電業為人民 " 的企業宗旨,一直奔走在變電站消缺的路上,做一名檢修技術薪火相傳的 " 點火者 "。也正是因為有廖偉興這樣一批批檢修人不斷革新、沉潛和守護,城市電網才得以不斷跨越發展。

像醫生看病那樣檢修設備

廖偉興所在的檢修三班目前負責深圳東部的 43 座變電站,其中 500 千伏變電站 1 座、220 千伏變電站 9 座、110 千伏變電站 33 座,設備繁多維護任務重、壓力大。

變電檢修人除了定期給開關、變壓器等這些設備進行體檢,還要應對突發的病症或對疑難雜症進行診治。這就需要掌握變電設備涉及其餘工種的大量技能。從安裝設備初期的土建基礎、切割、焊接、除鏽、油漆,到施工階段的搬運、吊裝、連接緊固、鑽孔、打磨、壓接,再到最後階段的測試、調整等。

檢修對於廖偉興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程序。但每次,他都會像第一次作業,留意每一個環節,細究每一道工序," 打著燈籠 " 挑瑕疵,在檢修人看來,就算是設備表面的一點灰塵或者鐵鏽,都可能成為故障的 " 導火索 "。

" 檢修就好比醫院的外科醫生,要及時對設備進行診斷判斷病因以及對症治療,保證電力輸送的流暢。" 廖偉興說,一次次的作業檢修,在維護設備的安全運轉同時,也是在打磨檢修人專注的銳度和堅持的硬度。

和所有初入行的學徒一樣,第一次站在 220 千伏的變電站瓷套上檢修作業時,手碰到設備會產生的感應電帶來的灼熱感也曾讓廖偉興感到害怕,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他才克服了這種 " 被電 " 的心理壓力。

站瓷套是檢修工作的一個行話,瓷套其實就是高空維修作業時僅容檢修人站立的地方。印象最深的一次,盤古石變電站設備發生螺絲燒熔的故障,站在 8 米高、6、7 公分寬的瓷套上,廖偉興帶領工作人員連續 23 個小時進行搶修,幾乎耗盡體力。

電力的發、供、用須同時瞬間完成,電力需 24 小時不間斷輸送,檢修人便得 24 小時保持手機暢通並待命。月上樹梢,當別人都在睡夢中卸去一天的疲勞時,廖偉興卻帶著隊友提著手電進行著一項項消缺和隱患排查。特別是每年秋風起,由於天氣變化大,設備熱脹冷縮產生的漏油情況增多,夜間檢修的節奏就更是頻繁。

2012 年 10 月 14 日,500 千伏鯤鵬站。在經歷了白天的工作後,廖偉興一個人堅持留下來指導 220 千伏 GIS 開關的安裝。安裝環境不符合要求,他及時指出,讓施工隊完成環境的清潔,再進行 GIS 開關的組裝。最後,回家時已是午夜。

110 千伏羅湖站 GIS 組合電器的大修,220 千伏梅林站、坪山站刀閘的技改 …… 當問到他這些年參加過多少大型的檢修工作,廖偉興坦言已經數不清了。

" 在檢修現場,他從不挑活,什麼都幹,各種各樣的急、難、險、重活,從無怨言,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日積月累中得到不斷提高。" 多年的同事這樣評價他。

從業 24 年,直到上個月要送考上大學的兒子赴校,廖偉興才第一次請了年假,期間聽到深圳颱風的消息,他提早結束了假期趕回深圳,又投入到變電站的檢修中。

廖偉興:檢修技術薪火相傳的“點火者”

教科書級的 " 活字典 "

伴隨著特區的發展,近年來深圳電網不斷建設和投產新的變電站和新的設備,與此同時,電力系統技術、變電檢修知識都在不斷更新。" 設備越先進,越需要我們精細作業。" 廖偉興繼續著自己的執著,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

2001 年至 2004 年期間,有一種型號的斷路器的機構發生故障較多。廖偉興赴平頂山開關廠學習時留意到這個信息,馬不停蹄趕回深圳。他和班組成員走遍了所有變電站,發現 10 多臺斷路器存在類似問題,及時消除了電網運行安全隱患。

2008 年 4 月,梅雨天氣,鯤鵬站 500 千伏出線絕緣子串像聖誕樹樣一閃一閃地放電。廖偉興連夜帶領工作人員爬上 20 多米高的設備,把設備表面的汙染物全部清潔掉。南方雨季多,設備如何更好絕緣防爬電是難題,廖偉興研發了採用優質高溫硫化硅橡膠傘裙全包覆式修復加強技術,解決互感器硅橡膠外絕緣表面粉化、爬電,絕緣下降的問題,修復的成本及檢修工期均縮減了一半以上,且避免了設備提前退運報廢,一年節省成本約 200 萬元。

在檢修一線,廖偉興愛動腦、愛小改造。" 開關小車機構特性試驗的接駁裝置 " 項目便是從檢修一線走出的代表作。" 檢修試驗時會用到的一個轉接頭,過去是拿一個夾子夾住,但是很不穩定容易觸電,用這個轉接頭效果就很好,有絕緣的效果,很安全。" 說起小改造,廖偉興笑言是自己從小就愛動手落下的 " 毛病 "。

他先後申請且通過的有 " 一種應用於開關小車機構特性試驗的接駁裝置 "" 一種用於油式套管的末屏接地裝置 "" 一種瓷柱絕緣子應力檢測裝置及方法 " 等多項專利。這些成果,都已運用到檢修作業中,提高了檢修的效率和質量。

憑藉著勤學苦練的積累以及沒日沒夜的鑽研打磨,廖偉興在理論學習和實踐工作中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藝。" 找廖班!" 只要遇到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同事們想到的第一個人總是廖偉興。

不過現在,他對自己還是不甚滿意:" 我感覺自己仍在技術的門口打轉而已,在追求技能精湛的路上,我還得不斷創新。" 在他的辦公桌上,還有兩三個改造創新的方案在修改中。

薪火相傳悉心培養年輕員工

深圳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檢修一班副班長楊海明第一次跟隨廖偉興外出檢修,就覺得眼前的這個師傅有點奇怪:人還沒到現場,一路就開始分析起接報故障的原因和故障點,要知道在成千上萬個節點中找出故障點並非易事。

到了現場一看,問題果然如廖偉興所分析,不到半小時設備液壓開關動不了的問題就解決了。這趟經歷深深折服了楊海明。

" 從那時起我就被帶入了門!" 今年 31 歲的楊海明已獲得 " 南方電網公司技術能手 " 等多項榮譽,他依然感激廖偉興讓他把一個刀閘防潮處理改造方案改了不下 10 次那段 " 磨練 " 時光。

在廖偉興培訓過的徒弟中,有不少已經成長為檢修專業的骨幹與技術能手。除了毫無保留地傳授經驗和技能,廖偉興更注重培養成員耐心、專注、堅持的工作品質。

從業多年來,他多次擔任深圳供電局變電檢修教練,在該局檢修實訓基地裡,經常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為新入職的新員工傳授處理各種設備、各種運行工況的缺陷實戰經驗。

近年來,他帶領深圳變電檢修專業人員參加南方電網各類技能競賽,拿下了眾多的團體和個人獎項。此外,他還負責編寫了《異步電動機的控制原理及維護》、《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與維護保養》、《鉗工工藝》、《CR 型隔離開關的安裝維護》等等培訓課件,這些教材成為檢修的入行教科書。

從 2013 年開始,他主持編寫、修編了深圳供電局《變電檢修專業崗位勝任能力評價試題庫》,協助培訓與評價中心進行了檢修專業初級、中級、高級作業員的考評工作,為深圳遴選出了一批批電網檢修專業人才。

" 維護電網的檢修工作有標準和規範、有章可循,才能讓電力供應安全可靠,變電檢修未來還要看年輕的一代。" 廖偉興說,24 年間他見證了深圳的變電站從 20 多座增加到如今的 200 多座。每一座變電站,都是城市發展的動力源。

而他,甘當一名檢修技術薪火相傳的 " 點火者 ",守護著鵬城的萬家燈火。

(陳逸群 朱婷婷)


人物名片

廖偉興:1971 年 7 月出生,1994 年到深圳,變電檢修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中國南方電網一級技能專家,變電檢修專業高級考評員,曾獲 " 南方電網公司‘安康杯’變電檢修技能競賽 " 團體第二、個人第三名、" 中國電力行業協會技術能手 "、" 南方電網公司技術標兵 "、" 南方電網公司技術能手 "、" 廣東省技術能手 "、" 廣東省職工經濟創新能手 " 等榮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