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這些有趣的小知識你應該了解

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即將來臨,這個在宋朝便被官方定義為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節,一直以來,在中國人心中都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


關於中秋節,這些有趣的小知識你應該瞭解


嫦娥奔月的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人,更是有地方傳言,中秋節晚上可以看到月亮上嫦娥和玉兔在老槐樹下玩耍的情景。那麼中秋節是怎麼由來的?中秋節家家戶戶必備的月餅又是怎麼一回事?古代有過哪些關於中秋佳節的趣聞呢?

有關中秋節的書籍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週記》一書,《禮記》書中記載有“天子春潮日,秋夕月”,這為後人考察中秋節的起源提供了一個依據:在春秋時期,在中秋時節已經有帝王祭月祈福了,後被民間所仿效。

也有一種說法是,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廣大農民為了感謝天恩,慶祝豐收的一個節日。

關於中秋節,這些有趣的小知識你應該瞭解


​中秋節盛行於唐宋,中秋賞月,玩月等活動在民間十分活躍。是時有傳說,唐明皇遊月宮,見到天上仙子的舞曲,回到宮中把樂聲傳與楊太真,名為《霓裳羽衣曲》,這段佳話在民間廣為傳播,更是引起百姓對中秋節的嚮往和重視。

《東京夢華錄》裡記載了宋朝民間老百姓中秋夜熱鬧非凡的場景: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竿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夢梁錄》,它的起源並非是用於祭拜,而是古代軍隊用於慶祝捷勝的食物。傳說,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而取得勝利,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凱旋歸來,之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那時候的月餅還只是叫圓餅。


關於中秋節,這些有趣的小知識你應該瞭解


圓餅正式被定義為月餅是在明初,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節民間老百姓互相贈送圓餅這一習俗,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向百姓傳達消息,最後在八月十五這天戰勝元兵,至此朱元璋正式將圓餅命名為月餅,流傳至今。

有關中秋佳節流傳廣泛的詩詞,當屬蘇東坡於熙寧九年所作的《水調歌頭》,無不表達中秋佳節團圓思念之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