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菽庄花园,建于1913年,园主人林尔嘉先生字叔臧,以其谐音来命名。

“菽”是农作物的统称,而这里则是说园主人有“稻菽主人庄园”的寓意,因为林家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入门看到的“菽庄”、“藏海”是请了民国初总统徐世昌花了一万元润笔。

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进入菽庄花园,迎接我们的是一赌高墙,大家再回头看门口有“藏海”二字,旁边是壬秋阁,建于1922年农历壬戌年的秋天而得名。它一半建在陆地上,一半建于水中,东南各开一个圆拱门,我们坐于阁中,可欣赏到别具一格的美景。再往前走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曾有位瑞士园林专家说:“瑞士有藏湖,而鼓浪屿有藏海,十分难得”,这就是厦门二十名景中的“菽庄藏海”。穿过月洞门,可以看到前方巨石上写着“海阔天空”四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这四个大字不禁让我们引发无限的遐想。

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十二洞天

此园分为海园和补山园两部分:藏海指大海的一隅藏入园中,隐含把中国大好河山揽入祖国怀抱,不让人宰割的意思;补山园表示以人工构筑补缀天然的不足,隐含山河破碎及待修补的意思,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林尔嘉祖籍福建龙海,他的父辈很早就到台湾,在那里经商致富,成为台湾首富,在台湾淡水建了“板桥别墅”。

林尔嘉就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以失败告终,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据说,他曾经与日本交涉,愿意捐出巨款赎回台湾,日本政府拒绝了。他们不愿做亡国奴,就举家迁移到鼓浪屿居住,更加怀念台北的板桥别墅,于是林尔嘉就在鼓浪屿海边建了此园,不管是建筑构造还是设施都有些相似于台北淡水的“板桥别墅”,故菽庄花园又被誉为“小板桥别墅”。

林尔嘉1874年出生于台湾,1904年-1907年,担任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厦门总商务会总理,曾任厦门商会会长,连任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华人董事14年,创办了自来水公司,电灯公司,创建厦禾路及开元路等公用事业。抗战期间,他隐居上海。1945年,两岸关系较缓和,他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台湾,在那里度过了余生,1951年逝世,享年77岁。他生前曾交代逝世后,要把此园献给地方政府,1955年将菽庄花园献出。

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四十四桥

四十四桥,园主人建这座桥时,正好四十四岁所以取名四十四桥。利用海湾、山谷,垒台建亭,加上曲桥,花园给人感觉扩大了数倍。

鼓浪屿最美花园——菽庄花园!一个把大海“藏”在家里的花园!

钢琴博物馆

鼓浪屿被誉为钢琴之岛,在2000年以前除非到居民家中去观琴、赏乐之外,一般的游人是无法看到钢琴的。2000年,中国首个钢琴博物馆设在菽庄花园。原籍鼓浪屿的旅居澳大利亚钢琴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把自己毕生收集的钢琴运回故乡,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观。让人们了解钢琴的演变过程,传播钢琴音乐知识。

胡友义先生曾经说过:“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鼓浪屿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我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了家,”朴素的话语透露出对故乡的眷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