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引言

金庸借武侠小说写人生,刻画人生。他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将儒、道、佛学思想融会于其作品中,通过主人公的言行、观点、立场和命运对这三种哲学思想进行阐述。在他的多部作品中,处处折射出哲学的思想。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

金庸,原名查良镛,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1963年开始撰写的,时至今日已家喻户晓。现在看天龙八部,当年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也有,但不那样强烈。年少时看,总觉得乔峰是有情有义,侠肝义胆的忠勇之士,却时常被险恶江湖人士所扰,后来路途与段誉和虚竹相遇结义同行,对他所呈现的情义与担当多少心生艳羡。而慕容复是最让人痛恨,他冷面无情,心狠手毒,按包不同的话说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时至今日再读,觉得最值得同情的人也是他,这是个从小就失去自我的孩子,这是个活活被父母给逼疯的孩子。

电视剧对乔峰、段誉与虚竹三个的宿命阐述地很充分,每个主人公都处在矛盾之中,困于矛盾之中,最终各有选择,但也有人无法从矛盾中走出,在孤独中死去。从某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部悲剧小说,所谓“有情皆孽,无人不苦”,不管身份、地位,不论性别、老幼,里面的人物没有谁是幸福的,每个人物内心深处都不无煎熬。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一个人是否具备辨识、

寻找和感受幸福的能力,

与其童年时的成长背景

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这其中0至6岁又是最为关键的时期,

父母起了决定性作用。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汇爱西克思专注幼儿教育十年,见过太多的家长,被子女教育的问题所折磨,他们不断寻找方法和工具,想让孩子获得改变,但这都是在缘木求鱼,因为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孩子,而在于成长环境,在于父母,这才是决定一个孩子长大后是否幸福的关键。本期我们从小说的几个人物来做个剖析和认识。

先从姐妹花说起,也就是阿朱阿紫。两姐妹很早被父母遗弃(主要是母亲遗弃,父亲不知道),也是同被别人收养,最后流落江湖的。不同的是,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阿朱送于其他人家抚养,辗转流落到了江南姑苏慕容家。而姑苏慕容家家教甚严,因此,她从小就懂得如何伺候人。能够成为慕容复女婢之一的,也说明她的服务能力非同寻常。当然,她还很会察言观色。段誉初见她时,她能一人分几种角色演出。在杏子林时,她不出声,在那里细细观察,竟然察觉出马夫人康敏的言辞有逻辑上的错误。

阿朱的儿童受教育方式让想起了古代西方的一种教育——洛克的绅士教育。那就是十几岁的时候,把孩子送到大户人家里去接受上层的教育,学会如何伺候人。这种教育方式会培养孩子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而阿朱算是占了大部分了。

阿紫不同,她首先想到的是自我。因为,在那样混乱和险恶的环境里,她属于弱势群体,她必须学会保护自己不受侵害。比如大师兄欺负,二师兄欺负,甚至是师父丁春秋对她图谋不轨时,她必须机灵些,这样,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虚竹从小就被萧远山放到少林寺里,他不认识他爸爸和妈妈,甚至,他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孤儿。但是,他很快乐。看着什么就学什么。幸好,遇到了一个好师傅。

他的一种受教育方式很像西方基督式的宗教教育,很纯粹地接收宗教思想,恪守戒律,度己度人。

孩子的意志力是很弱的,

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因此,一个人的成长,

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相当大的相关关系。

如何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真是家长要值得注意的问题。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由妈妈带着的,管着吃喝拉撒以及学习。那么,在《天龙八部》里,慕容复其实也是这样。不过,话说回来,慕容复是比较悲的。虽然不能称之为是单亲孩子,毕竟到了故事的最后,慕容博还是出现了。可他的老爸倒好,装死三十年,根本没有承担起父亲的教育责任来。因此,他的儿童教育主要是由他的妈妈负责的,但他的妈妈比较狠。

第一

教育特别严厉

比如,慕容复在回忆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慕容复用斗转星移戳中了黄眉和尚的右心房,差一点就戳死了。幸好,黄眉和尚的心是长在左边的,然后慕容复的妈妈就责骂他,说,没用,要罚他三天不许吃饭。

母亲长时间用家长意志来逼迫孩子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和自责之感。如果他少有放松,他就会产生有一种罪恶感,这种教育着实让人觉得很恐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也并非就是达到一定的目的。教育应该是让最好的自己走出来。

我身边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他的妈妈要求特别高。他妈妈说,数学考到九十八分就是很差了,因此在他的数学期末的分数鲜有九十八分的。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证书都六十多张,单单作文的证书就二十张,足以令很多大学生汗颜了。

可有好几回,他负气离家出走,有一次是跑到我们这儿,哭的梨花带雨的,让我对那个孩子多了一份心疼。他妈妈说,要是我家儿子什么时候有你们那么多的学问就好了。我笑笑,期望值太高,不一定是幸福的,但辛苦却是一定的。

第二

心思细密

长期的女性化教育,很容易让孩子带着某种女性化的一些东西,比如多疑,比如不理智,爱幻想等等。他的几次阴谋,设计的都是很细密的,也是幻想着能够几步之后可以坐上大燕国皇帝。可惜的是,他的美好幻想总是会破灭。

第三

处事比较圆滑

这可能与他的家臣教育有关。慕容复没有享受到父亲的教育,但他在家臣那里得到了一部分——圆滑。因为,她的妈妈很严厉的,圆滑这方面他妈妈绝对不会教给他的。因此,他能够收拢人心,处事圆滑方面,和他的家臣耳提面命有所关系。

接下来说起乔峰,大都会说他很苦。我把他归结于孤苦,因为他长大后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契丹人,这又是不幸中的大幸。

因为从儿童的教育方面来谈,儿童的乔峰还算是不错的。虽然乔三槐夫妇的家境比较贫寒,但是父爱母爱都还是满满的。少年,他又到少林寺的玄苦大师那里学习武艺,一待好几年。然后就是跟着汪剑通帮主混迹江湖,跟着一帮大老爷们儿闯荡,学习了民族大义,学习了宽宏大量,学习了一身胆识……

因此,乔峰的个人修养是比较好的。

第一

他比较朴素,穿着不讲究,粗茶淡饭也可,无肉也可。(无酒不行,这个就是喜好了,另当别论)

第二

他很谦卑,对人友善。比如,他和段誉在酒店喝酒的时候,只听段誉说,小二,上酒。而乔峰却说,小二哥,上酒,多一个字,却让人心温暖十分。这就是乔峰的魅力。

第三

钟情。乔峰对于阿朱的爱,是一种高层次的爱,十分钟情,(差点殉情)另外,这点儿也是和忠义的表现。

第四

宽容大度不计较。在杏子林乔峰代四长老受过。宁愿自己流血也不愿让自己的弟兄收到责罚。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通过《天龙八部》这部小说,道家文化则是金庸先生宣扬的重点,他比较提倡“无为”和顺其自然。书中的主人公的武功修行大多不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而是靠“无为”得来,如段誉、虚竹、狄云等等,在机缘的巧合下,成为武功高手,而这些高手偏又宅心仁厚,成为侠义的代表。

折射到现代的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天然成长,应更多的遵循其自身成长规律,正如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

家长在早教时

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

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

双向沟通的关系,

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

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

所以,身为家长,

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

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

和潜能健康成长。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西克思启蒙幼托,

更是专注于1.5-3.5岁的幼教品牌,

以精品小班混龄教学,

辅助包含大户外体验等丰富的特色课程,

为孩子们提供有思想、

有价值的定制型启蒙教育,

开设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以满足宝宝个性化发展的不同需求。

秉承让世界成为孩子的教室,

让大自然成为孩子的课堂,

让社会和生活成为孩子的教材,

充分放飞天性,

还孩子一个色彩缤纷的幸福人生。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年少只道金庸剑侠恩仇情,中年方知人生哲学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