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近日,一段全長2分43秒的關於寶馬與電動車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進而摩擦升級直至其中一方死亡視頻,引網友強烈關注。目前,微博話題#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閱讀已達1.4億,討論超8萬。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8月28日18:37分,@崑山公安 發佈警情通報證實,事件發生於8月27日21時許,崑山市開發區震川路與順帆路路口,通報中稱雙方因行車問題引發口角導致衝突。衝突中雙方受傷,劉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於某某沒有生命危險。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同時,呼籲不要傳播涉及相關當事人的照片和視頻。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另據@檢察日報 消息,崑山市檢察院已連夜提前介入。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隨後,有消息稱,死亡的寶馬車主曾於今年3月獲崑山市見義勇為基金會頒發證書。對此,29日上午,江蘇崑山市公安局見義勇為工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網傳信息,當日崑山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發布情況說明,再次證實死者曾因“販毒線索”獲得證書,同時其指出目前江蘇見義勇為獎勵規定“並未明確犯罪前科人員不能申報見義勇為”,對其獎勵是按規定執行。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與此同時,網絡流傳另一個監控角度的視頻,視頻中可以發現在上一個路口雙方就曾發生小摩擦,隨後寶馬車壓白線逼停正常行駛的電動車,並在停車後,寶馬車再次啟動撞到電動車,隨後發生視頻中摩擦升級,寶馬車主拿出砍刀,有網友稱其一直使用的刀背,“老社會的打法”,並揣測是意圖恐嚇住電動車主,但在此過程中,刀不慎掉落,隨後寶馬車主死亡。目前,該視頻已刪除。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目前,關於死者的個人信息,如犯罪史、個人生活信息等被廣泛傳播,輿論評議中更多出現“黑社會”等信息,輿論對死者普遍存負面觀感,因而,當其曾獲見義勇為被曝出後,有聲音開始質疑當地警方。此外,關於電動車主是否屬於正當防衛,也引發大量討論。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新浪微博和天涯社區中有多份自發發起的,“殺人者是防衛過當嗎?”的調查,認為屬於防衛過當的均超過80%,天涯社區中網友自發發起的調查中,認為屬於正當防衛的最多,達到89%。此外,來自新浪微博的兩項調查中,分別有13.3%和15.9%的網友認為,殺人者防衛過當,反過來“追殺”超出防衛需求。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有律師指出寶馬男已經逃竄,但其仍持刀追砍,雖然視頻中看砍的不是致命部位,但砍了很多刀,這已經超出了防衛過當的範疇。有部分網友指出,刀掉在地上後“寶馬車主已經沒有武器構不成生命威脅”,電動車主自拿起刀砍人後就不在屬於正當防衛,“我國的正當防衛僅僅在ing情況下,且即使在ing情況下將人砍死都構成防衛過當”。網友“警花LiLy”指出正當防衛和故意傷害致死之間的區別,最主要看“不法侵害是不是在繼續”,而在視頻中“紋身男已經在跑了,電動男依然在提刀砍他”,顯然不適用於正當防衛,“雖然從感情上覺得難以接受,但必須要依法處理,只是真心希望法院能夠從輕判決”。

追砍電動車主遭反殺 正當防衛被疑是“技術活”

而部分認為是正當防衛的網友則更強調“整體事件性”,網友“觀察尋覓”表示從寶馬男打人、持刀殺人(未果),電動車男正當防衛至其死亡,事件本身為一整體時間性,空間性保持一致,自寶馬男砍電動車男起至寶馬男最終到下都屬於進行中,不應該從分段來判斷事件。

同時,有網友翻出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的一起為殘疾車位的爭論而開槍殺人的事件,視頻中美國警方表示開槍者不會受到任何的刑事指控,因為他受到“不退讓法 (stand your ground)”的法律保護,屬於自衛殺人。對此,有網友在評論中寫道“美國這樣做是對的,不能保護挑事的人,否則挑事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國是不會保護反抗的人,否則反抗的人越來越多。”。但關注此事的人,可能知道開槍者後來被警方以過失殺人罪起訴。且顯然,兩者並不存在可比性,但輿論影響卻值得注意。

此事雖然在事實上十分清晰,但在是否適用正當防衛仍被網友熱議。關於正當防衛話題此前曾引發過社會討論,也曾有與美國相關案件的對比,這也促使了部分網友對相關法律產生負面觀感或加深,普遍認為我國“正當防衛”門檻過高,是“技術活”。

網友“作家天佑”認為“正當防衛”條款更像是阻止好人反抗壞人的法律,“法律就是要讓老百姓沒辦法保護自己”,因為按照現有“正當防衛”的認定標準,只要自衛者在糾紛起因或糾紛升級上具有責任,就算“相互鬥毆”而非“正當防衛”;只要能對不法侵害選擇“退避不予還手”卻不躲避,就被認為主觀上有鬥毆故意,“無路可退”時的自衛才算正當防衛。也就是說,紋身男可以持刀砍人,白衣男卻無權保護自己,只能躲避、躲避、再躲避。只要有一絲躲避的可能性,他都無權保護自己。

那麼,我們的法律真是這樣嗎?對於這種明顯的侵害行為,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或許網友認為電動車主是正當防衛,正式因為對安全的焦慮?或許正如網友“司馬3忌”所言,孫赫博士理直氣壯地高鐵佔座,紋身龍哥肆無忌憚的當街揮刀,滴滴順風司機毫無顧忌的交流性侵,北京黑心中介囤積居奇抬高房價——當這些個例積累成為普遍現象,就足以說明我們的法律和制度,正在獎勵這些社會秩序的破壞者,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