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今天萌萌為大家帶來的是【教育學的簡答題】快來一起學習進步吧!【強烈建議關注萌萌+收藏+轉發】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1、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發展上的獨特功能

(1)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做出社會性規範;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學校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據

(一)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是確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據。

(1)教育目的受生產力的制約;

(2)教育目的也受生產關係以及政治觀點與政治制度的制約;

(3)教育目的的制定還受到各國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影響。

(二)人的自身發展特點與需要也是確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據

(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與價值觀

3、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

(1)強調要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指明瞭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和人才培養的政治導向。

(2)要求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說明了國家對培養人才的素質要求。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我國當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徑,指明瞭我國培養人才的根本途徑。

4.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地位及其關係。

全面發展教育是由多種相互聯繫而又各具特點的教育所組成。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是方向,是實施各育的思想基礎,為其他各育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智育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智能的教育,它是是核心,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體育是指向學生傳授身體運動及其保健知識,增強他們體質、發展他們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教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基礎作用,為其他各育提供物質基礎;美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點,發展他們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德能力的教育,在全面發展中起著動力作用;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它可以綜合德育、智育、和美育的作用。

各育是相互聯繫的,但又相對獨立。

5、影響學制的因素

(1)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反映一個國家教育方針的要求;

(3)學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國家的文化傳統;

(4)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

(5)要吸取原有學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6、現代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

(4)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

(6)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7、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方式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

8、師生關係的內容

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上的授受關係

(1)從教育內容的角度說,教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

(2)學生主體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條件;

(3)對學生指導、引導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人格上的平等關係

(1)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在人格上與教師是平等的;

(2)嚴格要求的民主的師生關係,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幫助的關係。

(三)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係

(1)師生關係從本質上講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

(2)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響。

9、良好師生關係特點

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1)瞭解和研究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4)發揚教育民主。

(5)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11、隱性課程的表現形式

(1)觀念性隱性課程,如:學校的校風、學風等;

(2)物質性隱性課程。包括學校建築、教室的設置、校園環境等;

(3)制度性隱性課程;

(4)心理性隱性課程,如:學校人際關係狀況等。

12、學生中心課程理論

學習者中心課程論強調,教育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習在作為人的基本需要,凸顯教育的人的發展功能。其基本主張包括:第一,課程應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動機、需要、能力等為核心來編排;第二,課程的組織應心理學化。課程的內容不能超出兒童經驗和生活的範圍,,因為兒童還沒有能力接受成人完整的經驗,所以應以兒童的直接經驗作為教材內容。第三,以人為本課程理念,關心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突出知識的獲得過程。

13、制約課程的主要因素

社會、知識和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具體包括:

(1)社會需求;

(2)學科知識水平;

(3)學習者身心發展特點;

(4)課程理論。

14、課程內容的選擇依據

(1)課程目標

(2)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身心發展水平

(3)社會發展

(4)科學文化知識

15、泰勒的目標模式

泰勒提出四大課程基本問題

(1)學校應努力達成什麼目標

(2)提供哪些教育經驗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3)如何有效地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4)如何確定這些教育目標是否達到?

泰勒的目標模式闡述了系統的步驟和程序,因而便於操作和評價;但是程序固定,不可調節;同時也不利於學生自主性的發揮;最後由於目標模式關注外在行為而使得內在行為不可測量。

16、課程標準的意義

課程標準對學校和教師的指導意義包括:

(1)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各門學科的教學提出的統一要求和具體規格;(2)課程標準是編寫教科書和教師進行教學的直接依據;

(3)學校和教師應全面徹底地領會課程標準的內容、體系和精神實質,按照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

(4)課程標準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7、教學的意義

教學在學校工作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學的意義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2)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髮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3)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教學為主。

18、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表達清晰、組織嚴密、氣氛熱烈。

19、作業佈置應遵循的要求

(1)作業的內容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的要求,並要有代表性

(2)作業分量要適當,難易要適度。

(3)佈置作業要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並規定完成的時間。

(4)教師應經常檢查和批改學生的作業。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

20、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①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②學生的間接經驗是建立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的

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間接經驗的掌握,又要重視學生直接經驗的掌握,應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教學的發展性規律)

①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②發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③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知識的掌握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教學的教育性規律) ①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

②學生的思想的提高促進了知識的學習

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自覺地運用教學的教育性規律,把知識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教師的組織、調節、指導,促進學生的發展,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

21、教學過程的結構

(1)心理準備(2)領會知識

(3)鞏固知識(4)運用知識(5)檢查效果

22、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

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過教師用形象語言描繪教學對象,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實施要求: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②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③ 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2)啟發性原則

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施要求:①老師應講的“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③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④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思考。

(3)鞏固性原則

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實施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②抓好學生的複習環節和運用環節;③教學生複習和記憶的方法。(4)循序漸進性原則

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施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還要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具體到抽象;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③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

(5)理論聯繫實際原則

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

實施要求: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繫實際;②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知識;③逐

步培養與形成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23、教學方法

(1)講授法

①講授內容要有科學性、系統性、思想性、啟發性、趣味性;

②講究講授的策略與方式;

③講究語言藝術。

(2)談話法

①要準備好問題和談話計劃;

②要善問;

③要善於啟發誘導;

④要做好歸納、小結。

(3)討論法

①問題要有吸引力;

②要善於在討論中對學生啟發引導;

③做好討論小結。

(4)讀書指導法

①指導學生精心閱讀教科書;

②指導學生善於閱讀參考書;

③指導學生寫好各種形式的讀書筆記。

24、練習法的實施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與具體的要求; (2)要有周到的計劃與適切的步驟;(3)要有恰當的分量與適當的難度; (4)要有科學的時段與有效的方法;

(5)要有正確的態度與良好的習慣; (6)要有及時的檢查與認真的總結。

25、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主要優點:

(1)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於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不足之處:

(1)不利於因材施教;

(2)不利於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

(3)教學形式缺乏靈活性。

26、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係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具體如下:

(1)聯繫:教育者進行德育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同樣受教育者品德的形成發展也離不開德育因素的影響。

(2)區別: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要求、學生特點,將社會規範轉化為學生品德的過程;而品德形成過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結構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人的發展過程。

27、學生的知情意行統一規律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構成的

知即道德認知,是人們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認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礎。情即道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作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道德情感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實現知行轉化的催化劑。意即道德意志,是人們為實現一定的道德行為所做出的自覺而頑強的努力。道德意志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為,是道德行為動機定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標誌。

培養品德心理因素的過程或順序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開端,多種教育程序。

28、德育原則

(1)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的實際現狀,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是:①深入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②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有計劃的進行教育。

(2)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包括:①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②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確,明確具體和嚴寬適度。③要求教育者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認真執行。

(3)疏導性原則疏導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①講明道理,疏導思想;②因勢利導,循循善誘;③ 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4)知行統一原則

知行統一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鍊,將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貫徹這一原則的要求包括:①加強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用馬列主義基本觀點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範來武裝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②組織和引導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在接觸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加深認識,增強情感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③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要堅持知行統一原則。④ 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言行一致。

29、德育方法

(1)說服法

說服法是藉助語言和事實,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等。這是社會主義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運用說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①明確目的性;②富有知識性、趣味性;

③注意時機;④以誠待人。

(2)榜樣法

榜樣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範、教育者的師範、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運用榜樣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①選好學習的榜樣;②激起學生對榜樣的敬慕之情;③引導生用榜樣來調節行為,提高修養。

(3)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覺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

運用情感陶冶法的具體要求:①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教育者要加強自身修養,同時注意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②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情境創設;③與啟發說服相互結合。

30、德育途徑

(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3)勞動

(4)共青團活動

(5)班主任工作

31、班主任工作內容

(1)瞭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協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操行評定

(6)做好班主任工作計劃和總結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需要word文檔的同學

私信萌萌:【預測衝刺】

「簡答題」2018年下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前預測衝刺

讚揚也是一種力量,但卻是積極的力量

【強烈建議關注+收藏+轉發】

想看2018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必考選擇題98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