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教授分析美国中产家庭房产投资的教训

根据美联储的资料,从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是金融危机高峰期,这期间,最富1/10的美国家庭财富平均累积增长2%,财富不仅没跌,反倒涨了一点;而同期,中等收入家庭的财富缩水39.8%,他们显然受打击很大;相比之下,收入最低的1/3的美国人,由于基本没有剩余财富,所以就无所谓财富缩水或者增值了。也就是说,在美国财富分配结构中,最富和最穷阶层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反倒是位于中间的中产阶层遭遇最惨,导致所谓的中间阶层的空心化。

中产阶级跟富人的不同经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呢?这是体制问题,还是他们投资理财安排的问题造成的?有什么教训是中国家庭应该领会的,以达到即使有经济危机,也能财富保值呢?


陈志武教授分析美国中产家庭房产投资的教训


分散投资是上策

之所以有这种结局,主要还是理财安排的问题:美国中产阶层的财富过于集中房地产,并且还有很高的住房按揭杠杆,把房价下跌的影响放大几倍,而富人家庭则投资非常分散,既有房地产,更有金融投资。

根据波恩大学三位教授的估算,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富有家庭大约30%的财富在房地产;而收入处于中位数的真正中产阶级家庭近65%的财富在房产上,其中还有相当于房价70%左右的住房按揭贷款,也就是说,住房按揭大约是自有资金的2.33倍。这种房贷杠杆,在房价上涨时会把房产投资以3.33倍的速度上涨,但房价下跌时把冲击放大到3.33倍。从2007年年底到2010年年底,全美房价大约下跌20%(当然,各地区差别別不小)。这等于使中产家庭投入房产的那部分财富下跌66.6%,让家庭总财富缩水42%。


陈志武教授分析美国中产家庭房产投资的教训

相比之下,富有家庭不仅房产投资占比要低很多,平均30%左右,而且他们中间的85%没有住房按揭或者只有少许杠杆。结果,房价下跌20%对他们总财富的冲击平均不到10%。比如,对房产占财富30%并且没有杠杆的家庭来说,房价下跌只使家庭总财富受损6%。

陈志武教授分析美国中产家庭房产投资的教训

因此,中产阶级的财富过于集中房产并且有高杠杆,而富有阶层投资分散,是造成中产阶级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投资结构差别所造成的影响还不只于此,因为那三年里,很多金融资产不仅没跌,反而升值很多,政府公债和一些对冲基金就上涨不少,连股票指数在包括股息之后也基本持平。

美国中产家庭的财富遭遇给中国家庭什么启示呢?

根据西南财大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结果,一线城市房地产投资平均为家庭净资产的79%,,二线和三线城市为67%,都高于或者接近美国中产家庭在金融危机之的水平。中国家庭的财富显然过度集中于房地产。除非这种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否则,会面对极高的重复美国中产阶级财富大缩水经历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