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一岁一归宁,凉天数骑行。

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

这是唐朝诗人郎士元的一首诗,里面的骑行自然是骑马了,而我今天借用的骑行是骑山地自行车,今日白露,早上的晨风触体生凉,骑行到 涢水河边的魏家港时,有山、有河,还有沙,一应物事,正应诗中之景。但我知道有些牵强。

不说闲话了,来说正事。今天星期六(2018.9.8),又是随州户外老虎队双休例行骑行的日子。今天的骑行线路,从随州市区骑行到广水市马坪镇,下午经淅河返回,骑行队员34人,队长虎虎生威带队。老虎队今天还有一支小分队,奔骑大洪山,其中一个老队员九口山人,已经75岁了。

对于老虎队来说,骑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一种瘾,一种钟情于骑行在路上的状态,自由、未知、期待、惊奇,可以获得,可以遗忘。大家爱骑行,爱那种御风而行的极速快感,爱那种挣脱都市藩篱的简单快乐,爱那种不断挑战与征服后的自豪感,骑行在路上,探寻在路上,欢乐在路上。

途经曾都区府河镇魏家港时,在这个被岁月湮没、被历史遗忘的涢水河古港口码头旁,老虎队探寻发现了一处残旧破败、饱经沧桑的古建筑。

苍山如黛,古木森森。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穿过弯弯曲曲的田间小径,幽静的林间小村里,远远地,依稀可见古老的马头墙的一角,孑然伫立,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推车走近,残旧破败令人扼腕。房屋只遗留了一间正屋,一间两层,还有一间偏厦老屋。正屋是过去的老式绣楼那种,青砖黛瓦、镂空窗棂,许是由于房主人的刻意保护,绣楼没有遭太多人为破坏,只是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斑斑驳驳了。新建的二层小楼紧挨绣楼,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绣楼的老,墙面青砖,不知何时何人镂刻的字迹,业已模糊,二楼的飞檐上,细心的老虎队员发现上面刻有某年某月修葺的记载。精致而古老的镂空木窗,泛着灰暗的木头底色。透过窗棂,那幽暗的窗后,让人浮想,是否有曾经的才子佳人海枯石烂的香艳故事。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其实,大户人家的绣楼远没有你想像的那样浪漫。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及笄之年前后,一旦进了绣楼里,就意味着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吃喝拉撒就在这个绣楼里面,专门给她们配一个贴身丫鬟伺候着,漫长的时间,要在这么窄小的空间里度过,可不是像现在有手机时间好打发。在过去,女孩子出嫁被称为“出阁”,也就是出绣楼的意思。

古时还有一个陋习,也就是“裹脚”。裹个三寸金莲,这样的话就可以嫁个好人家,裹脚后,行动自然不方便,在绣楼里的女孩子,只能每天与琴棋书画,绣花女红打交道,还要学习三从四德、礼仪持家的技艺,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家闺秀以及贤妻良母……

走出古老的绣楼,旁边是一个被遗弃的码头。繁茂的丛林疯长,几乎完全掩盖了河巷,从任何角度都看不真切,我想起桑海沧田这个词,到今天真正体会到了它的含义。码头加上绣楼,只能让我们凭空联想魏家港那曾经的繁荣和喧嚣。

豁然开朗处,到了涢水河边。河边尽是丹霞石,以河水作背景,是老虎队的美女帅哥们好好秀一波的时间了。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河畔的山上山下,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漫山遍野,现代的太阳能发电厂和古代的绣楼码头隔空碰撞,正好印证了那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古诗,感叹刘禹锡仿佛穿越了时空。历史在岁月的深处静静沉淀,时代在沉淀的历史里滚滚向前。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手机里的微信不停的在响,那是远征大洪山的老虎队小分队队员们在发照片,在和老虎队的大部队分享骑行的快乐。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探古寻幽,老虎队村中觅绣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