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二里街位於今長江西路以南,東起雨花塘(又名魚花塘)、西至水湖路間。就像“一里井”是距離老合肥城門一里路的一口井一樣,二里街其實就是人們出西門外二里路的一條街,因此街舊時位於西平門外,距合肥縣衙有二華里,故名二里街。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舊時的西平門

解放前的二里街,其實只是當年合六路上一段百米長的路道,碎石路面,兩邊七八家草屋,經營著茶攤、飯鋪,路人可以在這裡歇腳,喝茶。此外,還有一家牛行和彈棉花行,四周丘陵起伏,亂墳野草,十分荒涼。但即使如此簡陋,當時的二里街也是合肥城內外的29條主要大街之一,民國時期,一度成為合肥縣城的牛行、棉花行、禽蛋商行集散地。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解放初的稻香村小學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合肥城區的逐步擴大和恢復建設,二里街也開始發生變化。1949年,在二里街與長江路交口處,政府在合肥市立第四初級小學的基礎上成立了合肥市稻香村小學,這是蜀山區內辦學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公辦小學,也是合肥地區較早成立的公辦小學之一,填補了當時城西近郊沒有小學的空白。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二里街深處的這條小巷,至今還保留著“文聯巷”的名稱

20世紀50年代初期,政府又在這一帶改造開發,先是在曾經的“皖北行署農林處乳牛繁殖試驗場”基礎上,建立起了合肥第一家牛奶場——“合肥乳牛場”。因當時的牛奶是合肥十分緊俏的物資,訂牛奶必須由有關部門批准。隨後又在二里街上建起了合肥無線電廠,生產的“黃山牌”收音機也要憑票供應,由於產量較少,經常是有票也買不到貨。“黃山牌”收音機也因此成了一代人的記憶。不過,隨著無線電廠宿舍等居民區陸續建成,居住的人口也漸漸增多,二里街逐漸繁華起來。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1980年,時任省文聯主席賴少其為二里街省文聯宿舍題名“文園”

1980年後,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又在此修建宿舍。時任省文聯主席賴少其為宿舍題名“文園”,陳登科、魯彥周、韓美林、劉夜烽、彭拜等一大批著名作家、藝術家在此居住,並創作了眾多優秀文藝作品。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建於北宋年間的胡大井,位於二里街南段的偏僻處,井水至今仍能飲用

在二里街的深處,還留存有一口建於北宋年間的老井“胡大井”,訴說著曾經的歷史。據傳,宋真宗年間,一位祖籍黟縣的胡姓三品大員返鄉,途經此地,發現這裡的人要去很遠的地方挑水,水還不乾淨,於是留下銀兩在這裡打了一口18米深的井。當地人為感恩命名為“胡大井”。千年過去了,如今對井水檢測發現仍能飲用。

安徽合肥:老城志|二里街,從黃山牌誕生地到藝術家的“文園”

老人們說,“二里街支巷”正是老二里街所在地

今天的二里街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印記,街頭的路標顯示,這條路如今更名為“水湖路”。不過對於不少老合肥人來說,還是習慣把這裡稱作“二里街”。居住在附近的老人更是清晰地指出,如今叫做“二里街支巷”的地方,正是老二里街的所在。


  • 來源:檔案觀止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