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人口進城落戶,每個人都要算好3筆帳!

21世紀的財富,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實物資產,一種是創新資產。

實物資產的估值邏輯是,人類的佔有慾望。創新資產的估值邏輯是,人類的集成創新腦力值。

金銀等貴金屬、帥哥美女的高顏值,能夠滿足人類的佔有慾望,都有一定的實物資產屬性。但是,在人類的歷史上,最能滿足人類佔有慾望的是什麼?土地!記住,一定是土地!

在農耕時代,土地是一切財富之母,當然,也有瘠地和肥地之分,而在後工業、以及互聯網時代,土地的財富屬性,雖比不上農耕時代,但是,大城市的土地,依然佔有80%以上的實物資產比重——你不信?北上深一套600平米以上的獨幢別墅,價值5000萬,而同樣磚瓦砌成的別墅,在三四線城市只值500萬,在你老家的農村,那就可能只值100萬了。

這就是土地的魔力!越是大城市,土地越是值錢,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土地越值錢。

01

言歸正傳。

10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佈關於督察《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落實情況的通知。

1億人口進城落戶,每個人都要算好3筆帳!

一看到這個新聞,我的第一反應是:50年前號召下鄉,50年後號召進城!

我還清楚地記得,10年前,政策鼓勵的是“建設新農村”——不可否認,在政策資金的扶持下,那些年,全國範圍內,確實樹立起極少數的“新農村”樣板,江蘇的華西村就是典型中典型。

但是,鼓勵“建設新農村”,本質上講,是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也是不符合人口遷移規律的。不信,你問問自己,你為什麼不選擇留在農村?不信,你看看華西村,曾經的“天下第一村”,今天已經負債累累、日薄西山。

後工業時代、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和人口就業,主要依靠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人口越多的城市,第三產業越發達——北京的第三產業佔比超過80%,上海超過70%,二線城市的武漢第三產業佔比不到55%,我的家鄉江蘇泰州(三線城市)第三產業佔比不到50%,利津縣是山東還算是經濟不錯的縣,第三產業佔比不到40%——更不用去算廣大鄉村的第三產業了,正常情況下,佔比不會超過10%。

全國三大產業的佔比情況如下(截止2017年底):

第一產業佔GDP比重為7.9%;

第二產業佔GDP比重為40.5%;

第三產業佔GDP比重為51.6%

號召“1億人口進城落戶”,這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在中美貿易衝突導致出口經濟遭壓之下,對未來的經濟也能起到刺激和拉動作用——第三產業以觸動內需增長為主。

02

然而!

說到關鍵的了!

1億人口進城落戶,與我們到底有沒有關係?當然有關係,不管你的戶籍是否在農村,也不管你到底想不想進城。

大事件會觸動大趨勢,大趨勢會觸動每一個人的利益!

一、有些人應該進城落戶,有些人不應該。

哪些人應該進城落戶?

廣大鄉村的年輕人,應該進城落戶,甚至四五線小城市的年輕人,也應該選擇遷移大城市落戶——在服務業佔主導的新經濟時代,城市相比鄉村,大城市相比小城市,具有絕對的輾壓優勢。

哪些人不應該進城落戶?

大城市的郊區農村,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的富裕農村,這些地方的年輕人,如果不會青紅皂白地去城市落戶,以後,有可能會留下終生遺憾的。

事關進城落戶,算什麼帳?要算土地帳——城市和農村的土地屬性是不一樣的,城市的土地是國有的,個體沒有任何所有者屬性(“房地產”這三個字,你擁有的只有房產,而沒有“地”),而農村的土地是集體的,個體是擁有一定的所有者屬性的(承包權和流轉權)。

也就是說,如果你所在的農村,距離大城市、距離發達地區太遠,即使你擁有的農村土地再多,也沒有什麼價值。而如果你所在的農村,本身就在大城市的城鄉結合部,哪怕你只擁有一畝農村土地,其未來的價值,都有可能是巨大的——

集體土地可以建租賃住房入市了,你知不知道?未來20年,大城市還要再擴容,還有可能擴容到你所在的農村,你知不知道?

1億人口進城落戶,每個人都要算好3筆帳!

、大城市的房價,中期小跌趨穩,長期依然漲。

1億人口進城落戶,50%,也就是5000萬人口,會選擇落戶到哪裡?當然是一二線城市,而且重點是前20大城市。

一二線大城市的房價,在經過近一年多的小幅回調後,事實上已經相對進入到震盪趨穩的區間(除廈門等極少數虛高的城市),未來1—3年,大城市的房價不會大漲,有可能小跌,但絕不會大跌——而在這一過程中,房租會補漲,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大城市的房屋租金回報率,應該會進入到3%—3.5%的相對穩定結構。

過去20年,是中國城市化加速的20年,未來20年,是中國大城市化加速的20年,其背後的核心推動力是產業結構的變遷,產業結構的變遷又導致人口結構的變遷。

而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其虹吸效應將明顯增強,未來20年,中國前20大城市的人口總量,將至少增加5000萬人——也就是說,1億人口進城落戶,至少有5000萬人,最終進城落戶前20大城市。

三、相比住宅,公寓更具投資價值。

鼓勵1億人口進城落戶,這是戶籍制度大改革的前兆。以前令人眩目的城市戶口的含金量,從些將大大降低,這從去年西安、南京等地的搶人大戰,我們就應該能體會到。

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地段、同樣大小的戶型,同樣的房屋租金,過去這麼多年來,住宅的房價,為什麼要比公寓高上近一倍呢?

除了房屋的產權外(住宅一般是70年,公寓一般是40年),這是較為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是住宅附帶的戶籍屬性,你擁有了城市住宅,你就擁有了落戶城市的資格,你的孩子,也就可以選擇周邊的學區。

但是,現在,一切都變了,戶口的含金量變低了(除了一線城市),為了拉動刺激城市經濟,未來二線城市的落戶門檻,以後只會越來越低,5年後,都有可能接近零門檻。

當城市戶口的含金量變低,當城市落戶門檻越來越低時,從單純投資的角度,你為什麼還要去選擇住宅,而不是租金回報率接近翻一倍的公寓呢?

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要好好算帳,算好趨勢的帳。

當然,對大城市房價的預判、以及對公寓投資的建議,本文都是以本幣(人民幣)計量的,至於對標全球範圍的購買力平價,那就得另議了!

\ END /

辨別趨勢,學會投資;響應大勢,一帶一路!

歡迎大家加入“經觀價值投資群”,楊老師不定期分享價值投資機遇,幾個群現均滿百人,群有群規,入群前,請先加楊老師助理的微信“13916924601”,詳細瞭解群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