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註冊會計師備考起步階段如何更好選擇報考科目

就在很多報考2018年註冊會計師考試的考生為了提分做最後的衝刺和努力的時候,很多考生已經為2019年的cpa備考做了一些準備。其中,考生們最關注的就是科目搭配,要知道成功搭配好考試科目是順利通過考試的前提,現在來和小編了解一下搭配技巧吧。

報考幾科比較好

一般來講我們不建議按5年進行打算,因為只要第五年出現一點點失誤,下一年就需要把第一年的科目重新學習了。而一年通過六科的情況雖然每年都有,但是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對於考生時間和精力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因此2-4年通過注會專業階段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注會考試科目報考方案

一、兩科搭配

1、會計+審計:審計和會計的聯繫比較大,比如審計中屬於審計理論和實務結合的部分中涉及很多的會計知識,這些知識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審計中的調整報表的分錄實際上就是在會計分錄基礎上,把涉及到的調整科目換成了最終的報表項目,雖然表面上看會計分錄和審計調整分錄差異很大,其實兩者的淵源是一樣的;另外就是審計對於企業內部控制的考慮,涉及到了企業內部信息流轉,這個流程本身也是需要會計知識做基礎的。

2、會計+稅法:會計和稅法的結合也比較緊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會計中的所得稅章節,這個自然不用多說。還有就是所得稅的問題是貫穿會計全書的一根主線,不管是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還是收入確認一章,還是長期股權投資,還是日後調整事項、還是或有事項等章節,遞延所得稅的考察一直是個重點,也是貫穿起來的一個主線,所以對於稅法知識是否瞭解將直接影響遞延所得稅的分錄處理。

3、風險管理+審計:風險管理科目有內部控制的相關內容,這些對學習審計是很有幫助的,學員只有掌握了企業的內部控制設置,比如各個環節的票據、流程等等,才能理解審計程序設置的原因和目的,也才能自己理解和掌握好審計程序的具體運用。審計程度千差萬別,但是基本原理是不變的,就比如存在認定是逆查法,完整性認定是順查法,不變的是原理,變的只是票據和內控的說法,大家還是應該瞭解清楚這個本質。

二、三科搭配

1、會計+審計+稅法:會計和審計、會計和稅法的聯繫都比較緊密,而且稅法難度並不是很難。

2、會計+審計+風險管理:主要是考慮會計和審計以及審計和風險管理之間的聯繫,能在最大程度上減輕重複內容的壓力

會計+稅法+經濟法:主要突出的是會計和稅法的關係,經濟法搭配主要是從難度上考慮的。報考此組合的同學可同時報考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稅法一、稅法二和稅代以及中級會計職稱的中級會計實務和中級經濟法。

3、兩個聯繫比較緊密的科目+稅法/經濟法作為難度調劑:兩個聯繫比較緊密的科目,加上稅法或者經濟法作為難度調劑。

既然選擇踏上備考注會的道路,那麼我們就要珍惜每一分鐘的學習時間,為了讓通過注會考試的幾率可能性更大,希望各位考生能儘早備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