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泾川县白家村牛角沟,一泓泉水自山内汩汩流出,在山脚下聚成一汪碧潭。水街甫成,白墙灰瓦游廊通幽,有游客撑篙划过桥洞,亭内有正在烧烤纳凉的家庭欢聚。微风细细,卷起采摘园内的花香果香,沁满了整座山村。

村支书白宁安感慨万分,“有了游客才能见效益,现在大家劲往一处使,就想把白家旅游越做越好!”

如今的白家村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整合村内各项资源,已发展成集文化旅游、儿童游乐、民俗窟洞体验、特色餐饮、田园养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田园综合体。

可就在几年前,白家村还是县上挂上号的贫困村,垂钓池还是荒草滩,村民住土窑走土路,穷日子多年不见起色。

白宁安却看到了绿水青山中无限潜力。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山水白家

牛角沟地势曲径通幽,沟内潺潺泉水,终年不冻。春日初始更是草木蔓发,青山可望。溪涧有鱼蟹,陇上有耕牛,漫步至林深处空气新润,有时还会出现本地村民也没见过的鸟扑棱棱窜出。夏日溪边垂钓,深谷林荫处避暑,常有人驱车百里,半日偷闲。到了秋季,漫山层林尽染,果香醉人。冬季的白家,雪覆窑洞炊烟袅袅,红炉火锅又是一番农家趣味。

白宁安走南闯北多年,见过宁夏沙坡头在沙漠里刨金子,见过大城市一碗手工面敢卖出50元的“天价”,而自家村民却依然以种地和打工为主要收入,他认为这无异于“抱着金饭碗要饭”。

又有哪里比的上田园乡愁的召唤呢?在泾明乡政府多次招揽下,白宁安放弃了生意,接下了村支书的担子。

2015年起,随着扶贫资金的注入,牛角沟几乎以一月一个样的速度变化着——硬化路通到家门前,杂乱的荒草滩修整成畦畦花田,就连千百年如一的水沟沟也被驯服了。顺着沟里蜿蜒而出,在粗犷的“牛角沟”石碑下奔流成一方瀑布……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牛角沟遗址展馆

早早承包四合院和鱼塘的两个外乡人赚的盆满钵满,让大家心动不已,原来这见惯的田园风景中真有“金山银山”!

在经过全村商议以后,村委会决定采取“支部+公司+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建设民俗创意农业的田园综合体,实现集体增收,共同致富。白宁安主持成立了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对白家村牛角沟景点进一步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股份联结机制,引导企业、村委会、农户依法订立合同,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风险共同体。

在村民大会上,23个修建商铺的名额被本村村民一抢而空。有8户群众对自己经营缺乏信心,公司就给他们折算入股,每年可以享受3000元的固定分红。62户(其中贫困户5户)群众将景点附近的100亩土地折算股金,共同开发采摘园,每年可以享受每亩300元的固定分红。年底,公司还将根据收益统一向大家支付盈利性分红。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农民运动会

为设计出白家村“小家碧玉”的灵动韵味,男人们抬料出力气,女人们就轮流在工地给大家做饭,村里农闲的老人也在周边清理卫生……主景区周边的土地建成了采摘体验园,毛桃已经挂果,村民们穿行在苹果、葡萄、梨树中务作,齐心协力建设白家村。

今年五一前,白家村承办了全乡的农民运动会,大家在“新妆初成”的白家村,一边参加比赛一边品味山水。看着游人如织,白家人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自豪,“从来没这么美劲过”。临近水街的一溜铺面有不少已经开张,农家蒸鸡肉、鲜香羊肉汤、醇美扑鼻黄酒……村民们张罗开来,用农家风味迎接游客。

贾巧玲的手工面排骨汤打底,面条现擀,在乡邻间就有口碑。夫妻俩商量着盖下了最大的铺面,开了巧媳妇手工面店,没打广告就靠口碑传播,有邻县人专门来品尝,就餐高峰时门口的磨盘前也挤满了人,有等不及的食客凑到锅前自己动手捞面。

甘肃农民报:白家村灵动山水 做成富民大产业

游客在景区游玩

儿童游玩区内,碰碰车、旋转木马、骑牛……各种亲子项目让来游玩的家庭流连忘返。

“我们要把白家旅游做成品牌,不仅要做一时”,村支书白宁安说,“还要把这片山水传给儿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