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第4年,你还好吗?

自国庆节过后,成都的气温骤降,来不及感受秋季的丰收,寒颤便一个接一个的来,没有秋天,直接迈入冬季,这是我在成都过的第四个秋季。

每年的秋季都喜欢去川大看满目的银杏,除了体会银杏的美,剩下的便是享受走在川大的感觉,曾经梦寐以求的学府,如今这么近又那么远。

毕业第4年,你还好吗?

喏,图中就是川大磨子桥门前的银杏,夏日有荷花,也超美。

回归正题,突然想来写写在成都的这四年,这一路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

初来乍到的欢喜

曾经在学校时,总觉得时间特别枯燥,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错过了整个世界,应该多读几本书,多背些单词,多学学PS等,可是世上没有回头药。

当年校招的时候,心里早已打定主意将来一定要做与文字相关的工作,于是溜达了一圈少有文案策划岗,便直接回寝室了。

在网上投递了成都某广告公司,没想到两天后就接到了面试电话,心中一万个窃喜。幸运的是最后复试过了,终于如愿了。

一直觉得是自己的运气好,进来就遇到个很好的老大,那时候微信 公众号刚火起来不久,于是正赶上了好时候,今天关于微信的运营都是在那个时候学的。

由于初出茅庐,写文章这种事情当然轮不到我这样的小喽啰,于是先从校对干起。不过想在这里插个小插曲。在做文案之前,一直以为文案就是想电视广告上一句朗朗上口的slogan,其实相差甚远。

租房辛酸史

大学最后一学期,我们就这样各奔东西,三个月后我也从实习生转正了,收入略显单薄。可能是自尊心在作祟,也没好意思向父母开口要生活费和房租。硬着头皮找房子,最后在朋友的朋友介绍下倒是寻到了一处住所,只是一个套三的房子乌泱泱住了12个人,我和三个陌生女孩住一间不到10平的上下铺。每月租金350,全包。

真的是走投无路,刚刚毕业开销巨大,什么都要重新置办,没办法,便说服自己住了下来,很幸运的是遇见了三个史上最好室友,这一住就是大半年。

后来等经济稍微好转的时候,我们提议出去租房子时,其中一个女孩决定去福建发展,当然,当初的选择是明智的,东部经济再不济都比西部好,这一点也在今年证实了,毕竟没有靠家里,在成都付了40万的首付款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每次走过玉林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初的租房史。最令我遗憾的是,来成都这么多年,搬过三次家,但从未住过电梯房,都是在南边的老小区混迹。

不寻常的欠薪

原先就职的广告公司由于在新一年市场定位上出现严重错误,导致当年营收出现很大的问题,起初是发工资的时间由10号变成了15号,最后是20号,最后索性不发了,很多同事在第三个月不发工资的时候就已经纷纷离职了,但不知为何,心里就是憧憬着它能起死回生。

最后有同事联合起来把公司告了,听说老板跑路了,但是合伙人还在成都,最后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是把欠薪全部补发了,但是大家拿着钱也各自谋出路去了。

那一段时间可以用悲惨来形容,和朋友提及半年未发工资时,朋友毫不犹豫转了1000元,当时心里除了感动说不出其他的,可能大家也无法想象,正是这1000元成了我的续命钱,最后用了三个月才还上。从此以后便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有钱的时候就一定要存一些应急钱,千万不能月光。

当然,也因为这件小事,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友谊。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我是专科毕业,工作两年后发现身边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于是痛定思痛决定继续自考。在这里补充一句,大家的时候报了大自考,但是由于太懒了,中途放弃。

由此可见,也印证了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但是正因为当初的这个决定,让我后来的路好走了很多。

现如今很感恩当初努力的自己,用了2年半的时间通过了所有考试。现在回忆起来,除了辛酸,好像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了。

前面也提到了很向往川大,于是今年鼓起勇气报了川大的研究生,希望能如愿!

这一段路程笑中含泪,正当学习的年纪没有好好用功,将来会花费双倍的力气去拼搏。目前所在的行业算得上朝阳行业,需要不断地前进,不然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

从毕业至今总共换过三份工作,得出一个结论,人啊,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想要高收入,那就去努力啊,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完美匹配。总之,想变成怎样的人,就一定要坚持信念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哪怕进度很慢,也不要放弃,因为从1%到100%总会有结束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