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賣更名「餓了麼星選」,正式結束獨立運營

百度外賣更名“餓了麼星選”,正式結束獨立運營

餓了麼、口碑合併之後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第一錘落在了原本收購而來的百度外賣上。

10月15日,百度外賣正式更名為“餓了麼星選”,App也採用了新的標識。根據官方介紹,餓了麼星選是餓了麼旗下嚴選商家和美食、秉持用戶體驗至上的高端外賣及生活服務平臺。

不過,據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餓了麼CEO 王磊透露,星選這個產品其實餓了麼內部已經準備了非常長的時間。

百度外賣更名“餓了麼星選”,正式結束獨立運營

“從阿里集團整合餓了麼開始,我們就在做這方面的思考。能不能提供更多有特色的商品,能不能讓大家提到外賣第一個反應不是吃飯,而是怎麼找到更多特色、優質、放心的外賣,改變大家對外賣的感觀。”王磊解釋道。

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百度外賣於去年8月被餓了麼以42億人民幣(約合6.3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收購完成後,餓了麼宣佈實施“雙品牌戰略”。

但是,百度外賣的特殊之處在於百度是一個業務相當複雜的公司。對於餓了麼而言,百度外賣中的“百度”二字有一定的使用期限。按照雙方合併時候的約定,百度外賣品牌保留18個月給餓了麼使用,18個月之後餓了麼不能再使用百度相關品牌。

只是現在18個月的使用期限尚未到期,阿里新成立的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已經對百度外賣有了新的定位。


餓了麼整合口碑


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發佈員工內部信,宣佈阿里巴巴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該公司由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併而成。新公司成立後,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王磊將擔任公司總裁,向張勇彙報,併兼任餓了麼CEO;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範馳將繼續帶領口碑業務,向王磊彙報。

相關新聞:剛剛,餓了麼與口碑宣佈合併

目前,口碑與餓了麼共在676個城市服務350萬商家。其中,餓了麼的月度活躍騎手有66.7萬,平均每個用戶每年下單近20次;口碑則擁有1.67億月度活躍用戶。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阿里一直在融合餓了麼和口碑的兩塊業務。在阿里完全將餓了麼業務收入囊中之前,螞蟻金服曾連續多輪投資餓了麼。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早在2016年4月份完成首次投資後,螞蟻金服的關聯公司口碑就將旗下的外賣業務全部交給餓了麼運營,自己只保留了一個前端流量入口功能,後端的商家運營由餓了麼的蜂鳥系統負責,口碑則專注去做到店業務。

這意味著,那個時間點,餓了麼對口碑的外賣業務已經享有絕對自主權,口碑外賣中的第三方配送商也由餓了麼決策。而甩掉外賣“包袱”後,口碑的確在到店業務上取得明顯進展。

百度外賣更名“餓了麼星選”,正式結束獨立運營

“從口碑的到店與餓了麼的外賣業務層面看,雙方存在互補性,有聯合對抗兵種齊全的美團點評存在的可能性。”一位阿里內部人士此前接受採訪時透露。

餓了麼完全納入阿里體系之後,口碑和餓了麼的整合成為必然。

據瞭解,在業務層面,餓了麼和口碑繼續保持獨立運營,從“到家”和“到店”兩個場景分進合力,加速推動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新零售升級。而在戰略方面,該公司可謂完全代表了阿里巴巴集團在新零售業態上的決心。


外賣市場新硝煙


餓了麼與口碑既獨立發展又協同配合,這樣的打法被業界普遍解讀為是為了對抗剛上市的美團點評,特別是目前美團點評最大的收入來源——外賣業務。

近幾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增速迅猛,預計至2020年,中國的外賣消費將從3050億元增長到8720億,這意味著今年明年後年外賣市場還會保持50%以上的增速。而相比於實物零售、娛樂產品,包括餐飲外賣在內的本地生活服務整體還在數字化、互聯網化水平比較低的狀態,但這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王磊承認餐飲行業是一個非常巨大而且穩定增長的市場。

但是美團點評的上市對於餓了麼而言,並不意味著外賣戰爭的結束。

王磊堅持,儘管整體外賣市場增速很快,但外賣的滲透率非常低,儘管外賣如今看起來是一個高頻的生活場景。

“有人認為(外賣)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行業,可以上市了,可以盈利了,但我們認為這個行業還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王磊拋出的觀點是,整個外賣行業在數字化、運營穩定和生態系統上還處於起步期。而這一塊,餓了麼認為將是一個非常有成長空間的市場,因此也願意花更多的資源去做更大的投入。

阿里的期望是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與阿里生態內原有各個板塊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和化學反應。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加入阿里生態後,餓了麼已經開始協同整個阿里給商戶提供更多服務。

從7月起,餓了麼和阿里巴巴零售通合作,蜂鳥為天貓小店提供24小時即時配送。隨後,餓了麼聯手阿里健康,推出全天候極速社區送藥服務。而盒馬的物流也已和蜂鳥打通。此外,阿里與星巴克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餓了麼將提供外賣配送服務,而餓了麼還與螞蟻金服入股的哈羅單車對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