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活在今天,其實對讀書人來講是很幸運的,上網找書是多容易的一件事,回想起來,古人可就沒我們這麼輕鬆了。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雖然很多人說,今天的讀書風氣不好,如何如何。可是你想想看,光從要得到一本書這個角度來講,今天真是太容易了,任何一本書,除非你特別講究版本,要不然今天都很容易去看到它,甚至是買到它,再不然就借到它。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南宋《踏歌圖》軸 馬遠

那麼,中國古代什麼時候有了書店?書店又是什麼樣子的?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住吉具慶繪 《洛中洛外圖卷》

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中元祿年間京都書店的風景

店門口是過路賣花人

古代書店的正規軍

Regular bookstore

中國古代就有書店,但是最初書店被稱為“書肆”。最早記載書店的人是西漢的楊雄,他在自己的著作《揚子法言》中寫到:“好書而不要諸仲尼,書肆也;好說而不要諸仲尼,說鈴也”。文中提到的書肆就是書店。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東漢時期也有這樣的書店,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記載“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王充因為家裡貧困,為了看書,只能到洛陽的書店去看書。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清明上河圖》 >>

中國的南北朝時期也有書店,南北朝時期的著作《答劉居士詩》“才同文錦,學非書肆”,從這段記載之中就可以看出,南北朝時代也有書店。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書店的開店位置

Store location

唐代的《訓序》之中也記載“在蜀時嘗閱書肆”,作者還記載說“字書小學率雕板印紙”。證明那個時候已經有雕版印刷的書籍,看來那個時候,雕版印刷的書籍已經很普及了。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明代 仇英《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局部

五代時期也有書店,根據馬令《南唐書.魯崇範傳》記載:“崇範雖窶,九經子史世藏於家。刺史賈皓就取之,薦其名不報,皓以己緡償其直。崇範笑曰:‘典墳天下公器,世亂藏於家,世治藏於國,其實一也。吾非書肆,何估直以償耶?’卻之”。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南都繁會景物圖卷》 >>

芭蕉和石頭的優雅

Elegance of a bookstore

到了宋代,書店不再被稱呼為書肆。根據古代的典籍記載,宋代已經有“建陽、麻沙之書林、書堂,南宋臨安之書棚、書鋪,風行一時”。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清康熙 版畫精品 大開本《 意中緣》傳奇

後來的書店名稱也開始多元起來,甚至還有很多的“標題黨”,比如乾嘉間錢景開的書店稱為萃古齋,陶正祥,珠琳父子的書店稱為五柳居。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意中緣》 >>

開在夜市裡的書店

Bookshop in night market

章學誠《文史通義》引用周長發的著作,將這些名稱五花八門的書店稱為“橫通”,並且寫下了《橫通篇》文章來諷刺說:“善於題目也已”。這些書店的經營者將店名起得五花八門,看來也是一些標題黨。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明代 《上元燈綵圖》 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尋書技能一:手抄

Handwritten copy

在1912年前的大約一萬兩千部中醫古籍裡面,絕大部分是手抄本。並且,在雕版印刷術發明已經一千年之後,17世紀活躍於江南蘇州的16個劇作家現存的80個劇本里面,手抄本也是佔了絕大部分。也就是說,其實就在我們中國已經開始使用印刷術、雕版印刷術之後,手抄本仍然繼續存在。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明代《皇都積勝圖》卷 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成本。比如16世紀的手抄本和印刷本,對它們的勞動力和生產相對成本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明朝僱一些人去抄書,每張紙上面大約有四五百字,20-30頁紙的價格大概是2到3文銅錢,即每張紙只需要0.1文錢。對當時的單本書來講,沒有印本能夠和如此低廉的抄寫生產成本競爭。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明代《皇都積勝圖》卷局部 現藏於國家博物館

尋書技能二:佛寺廟會買書

Buddhist temple fairs

以前的賣書人,通常是通過賣香,或者是去佛寺、廟會里面順便賣賣書,中國真正主要賣書的店鋪是16世紀初才第一次出現。當時的文人,要想找書就要到書市、書鋪去逛,但是貨量也很有限。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清代 王翬《康熙南巡圖》

那時候找一本書究竟有多難呢?比方說,15世紀早期的時候,四大北宋文學家,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沒有一個人的著作,可以在書坊也就是書店裡面找到,你能相信嗎?蘇東坡的著作在成化以前,也就是1465到1487年以前,都難以獲得。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清代 王翬《康熙南巡圖》

尋書技能三:私人藏書家

Private bookkeeper

大詩人白居易夠紅,但是在明朝的時候,早期的藏書家也是要費盡千辛萬苦之力才能夠到處把他的詩,這一點那一點地抄回來,結成一個集子。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宮苑圖》卷 傳為唐人作品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當時的那些藏書家,比如說他收藏了很多書,大家就很羨慕,就都很想去看一看,可是問題是大部分的藏書家都不願意把自己的藏書公開給別人看,為什麼?因為怕人家借了不肯還。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維摩演教圖》卷,傳為宋李公麟繪

當時的藏書家們催生出了中國一些出名的藏書閣,其中浙江寧波的"天一閣"就是明代兵部侍郎範欽創建於嘉靖年間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一家圖書館。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 宋代《采薇圖》卷 李唐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尋書技能四:沒書賣就靠記

Reading by memory

明朝流行到書院聽課、講學、討論,因為書不容易得到,所以必須去聽講,得到一本書就要憑藉超人的記憶力記下來。所以明朝最讓人吃驚的一點,就是那些大思想家,像王陽明通常不一定是大藏書家,因為這是兩種不同的人。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南宋 《江山萬里圖》卷 趙芾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因此後來很多人說明朝講興學,講學問不注重文字,而清朝的考據、訓詁搞得那麼發達,主要原因之一很可能是明朝文人要找書看太難,到了清朝書多了,才有條件去進行那些繁複、煩瑣的文字考證。

雕版研習|中國古代的書店是什麼模樣?


▲南宋 《豳風圖》卷 馬和之作 現藏於故宮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