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草廟頭村梁廣玲:「小閨女」成了「親閨女」

“聽說村委新來了個小閨女,女同志能幹點啥,也就待幾天,熬不住就走了。”2017 年8月,梁廣玲剛來到草廟頭村擔任“第一書記”時,村民見是個女同志,都有點犯嘀咕。可一年後,就是這個村民口中的“小閨女”成了人人稱道的“梁書記”,每逢田裡下來新菜品,村民們都會喊著梁廣玲去嚐嚐,漸漸地梁廣玲也就真成了村裡的“親閨女”了。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草廟頭村第一書記梁廣玲

這位叫村民刮目相看的梁廣玲,就是萊蕪市政協派駐萊城區和莊鎮草廟頭村的“第一書記”。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萊蕪市萊城區和莊鎮草廟頭村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草廟頭村“第一書記”梁廣玲(左)村黨支部書記袁立軍(右)

和莊鎮草廟頭村位於山區,村莊依山而建,常年缺水。由於資金不足,村委打的兩眼機井只啟用了一眼,因此草廟頭村只能分區域、分時段放水,這遠遠滿足不了村裡1024口人的用水需求,再加上村子較高的地勢和青石地質,根本存不住,灌溉用水也極為短缺。2017年8月初,梁廣玲一進村就開始挨家挨戶走訪調查,用水難是村民們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梁廣玲一刻也沒有耽誤,立馬組織村委召開會議,9月份機井配套就立了項,還爭取到資金7萬餘元購買了抽水設備,10月份,草廟頭村的第二眼機井便正式啟用了。梁廣玲又帶領村委爭取資金修繕了一口灌溉方塘,村民灌溉用水也更加方便。從走訪到調研立項再到機井啟用,前後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梁廣玲不僅讓草廟頭的村民結束了排隊等水的日子,過上了全天都有自來水的幸福生活,還改變了村裡的農業結構。村黨支部書記袁立軍自豪地指著方塘旁邊長勢旺盛的生薑地告訴記者“我們村打我記事起就沒種過生薑,這不,梁書記來了以後,吃水難得到了解決,農田也有了灌溉水,現在村民們都開始種生姜了,以後我們村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2017年9月草廟頭村第二眼機井施工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灌溉方塘

第二眼機井啟用的同時,草廟頭村的村民還有另一件喜事。那就是,村南的生產路也開通了,從此家家戶戶種出的農作物都能開著車運到山外去賣了。

草廟頭村盛產紅薯、花椒、小麥、玉米等作物,但由於山路崎嶇又年久失修,農作物只能靠肩挑下山,路不好成了制約草廟頭村經濟發展的大難題,也讓村民們祖祖輩輩卸不下肩上的擔子。

為此,梁廣玲帶領村委四處爭取資金,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生產路的修建便立了項,10月份,第二眼機井啟用時,村南1公里的生產路也正式開通了,“雙喜臨門”讓草廟頭的村民心裡樂開了花。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正在施工中的生產路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2017年修建的生產路

為了方便村民有事來找,梁廣玲把自己的姓名、聯繫方式印成小卡片發放給村民,誰家房子漏雨了、誰家老人生病了、村民發生點啥事第一時間就想到梁廣玲。75歲的村民袁明慶曾經是村裡的老護林員,1986年與村裡簽訂了一份30年的護林協議,但由於上級政策改變,到2016年合同到期時,村委無法按照合同兌現,便又為袁明慶爭取了50畝的山嶺綠化項目,並簽訂了新協議,每綠化一畝山嶺補貼200元。2018年由於身體原因,袁明慶無力再綠化山林,6月份的一天,他找到了梁廣玲,希望能給想想辦法。

梁廣玲瞭解情況後立即召開兩委會議,組織當年的知情人求證事情經過並商議解決辦法,最終通過黨員會議並與袁明慶協商,決定補償袁明慶2400元。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袁明慶心裡的的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村民看著這一樁樁大事小情逐一被梁廣玲解決,從前在心裡犯的嘀咕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原來這個小閨女還真能為咱老百姓辦實事呢。”接下來,一年一條生產路、抓黨建、修繕村委辦公室、建拉呱大院、建設村史館……就在2018年10月10日記者採訪梁廣玲的當天,草廟頭村北的第二條全長2公里的生產路也已經開始施工。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草廟頭村村史館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草廟頭村拉呱大院

一件件實事在草頭廟村落地,村民打心底裡佩服這位女書記。誰家的紅薯長出來了,誰家的玉米熟了都會送去給梁廣玲嚐嚐鮮,逢年過節梁廣玲也會買點東西去村民家坐坐,陪老人們嘮嘮嗑。日子久了,梁廣玲在村民心裡也成了自家的“親閨女”。

22.草庙头村梁广玲:“小闺女”成了“亲闺女”

梁廣玲探望翟作明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