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国庆长假

想找个地方放松身心?没时间做攻略?

看过来!

别再挤人山人海的景点了,

这些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景,

才是放松身心的真正好去处!

一叶而知秋

一层层扫之不尽的枯叶带来了秋的寒意

也提醒人们

此时正适合欣赏秋天最迷人的风景、

参与秋天最适合的活动——登高

离开城市的纷繁和雾霾

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

登高遥望,聆听溪水潺潺,漫步深山林荫小路

一日看尽色彩斑斓,秋意浓浓的美景!

桂平罗丛岩,

就是一个登高好去处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桂平罗丛岩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罗丛岩月”是桂平八景之一。

罗丛岩内岩洞遍布,岩道通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分布其间。宋代的程颐、程颢、周敦颐曾在这里筑室为居,明代徐霞客曾专程到罗丛岩游览考察,在他的《粤西游记》中有所记述。

桂平罗丛岩,是见证喀斯特地貌的好去处,是修身养性的福地。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罗丛岩座落在莲花山脉前沿零星分布的岩溶残丘地带,东南距郁江河畔的白沙圩约 8 公里,距桂平县城35公里,属思建村范围。在方圆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 9 座,当中一座高 70 米,长约 350 米,宽 80 米,坐北朝南,状若覆舟,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罗丛岩月”,指的就是这座石山。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罗丛岩内有古人类洞穴遗址,1980 年,自治区和县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岩洞内发现了大量夹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狮胶结层、兽骨、野猪牙齿等遗物,说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曾在这里生活栖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龙岩附近的一个小岩洞里,至今还保留着相当明显的文化层,文物考古人员在这里采集到石器、陶片、螺狮壳等遗物,现存桂平市博物馆。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祐年间( 1049 年至 1054 年)。那时,程颐、程颢自洛阳至龚州(今平南县)省父,随同他们的老师周敦颐一道“遍游浔郡诸名胜”,曾经在这里筑室为居,读书讲学。后人在他们的旧居遗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块石灰石垒砌的墙基犹存。明崇祯十年( 1637 年),徐霞客曾专程前来游览考察罗丛岩,并在他的《粤西游记》中有所记述。

特色景点

风岩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又称正岩。岩洞入口石壁上刻“天南福地”几个大字,过去道家有神仙居住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罗丛岩便是七十二福地之一。进入洞门,便觉飒飒凉风迎面而来,风洞之名因此而得。洞厅宽 10 米,深 40 米,可同时容纳二三百人憩息。洞厅内原有大佛像和十八罗汉,今已不存。岩洞尽头处有一圆形小洞口通出洞外,光线从外面射入,有如一轮明月正照游人,“罗丛岩月”一景由此而来。

黑岩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由风岩尽头处右拐,便到黑岩。游览黑岩游人须事先准备火把或手电筒照明。岩道迂回曲折,起落跌宕,无数的钟乳石分列两旁,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形成仙人床、寿佛椅、和尚念经、石狮、石虎等奇异景观。岩洞尽头处有个圆形洞厅,栖息着无数蝙蝠,游人进入,蝙蝠受惊拍翅乱飞,发出一种有如险滩急流的响,异常壮观。

月岩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又称水月岩,在风岩之西。岩洞若雄狮张口,外高里低,呈倾斜状,岩洞入口上方和两侧青藤缠绕,攀崖附壁,下面是一泓清泉,水清见底,鱼游水中,历历可数。岩洞宽约 1 亩许,但是据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大力士能在洞口外把石块扔到岩壁里边。岩洞上方刻有《仙乐歌》,仰头可见。相传古时候,每当月白风清之夜,便可听见丝竹鼓乐之声从岩洞内传出,这是仙人们在奏乐。岩洞出口处有周程三夫子祠遗址 。

桂平罗丛岩,国庆登高好去处

罗丛岩内岩洞遍布,岩到通透,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分布其间。在秋季,上面的灌木很多都是变色的树种,也是一个秋行的去处。锋利的石山上长满了杂乱的小灌木,有些是带刺的植物,除了要注意脚下寻找路线还要注意防止被刺划伤,留意看还可能遇到一些人见人爱的红豆籽,带几颗回来送人也是不错的。


其实,寻寻觅觅,很多美景,就在你身边

总有一些风景是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

这个假期,放下手机

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