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十周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新舉措

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隨著A股市場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滬倫通、滬港通相繼開通,為國內A股市場拉開了國際化序幕。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外國來華證券投資跨境資金流入同比增長2倍。並且自A股納入MSCI指數以來,“滬港通”、“深港通”的每日額度分別擴大了4倍。

據行業分析人士表示,滬倫通與滬港通都是A股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但二者對外開放的模式完全不同。滬港通是兩地市場之間投資者的流動,而滬倫通則是兩地市場之間上市公司之間的相互流動。

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新舉措


據稱,滬倫通開通之後,A股上市公司能夠通過倫敦交易所掛牌全球存託憑證,也就是可以通過發行GDR的方式到倫敦交易所掛牌上市。對於A股上市公司來說,這一金融創新工具無疑是多了一個融資平臺。然而,倫敦交易所的上市規則非常嚴格,對於財報披露審核的要求更高,同時對於公司核心業務的範疇限制性更強,對於A股企業而言,屆時將真正受到來自國際標準的考驗。

此外,滬倫通將有助於提升A股市場的結構性行情。以CDR方式來到A股市場掛牌的境外公司,大多具有優良的資質以及不容小覷的市場潛力,對於A股市場結構的改善無疑是利好。同時,資質優良的A股行業龍頭企業以及藍籌股公司掛牌海外後,有望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和挖掘。

行業權威人士表示:國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進程與國內經濟結構化調整進程息息相關,資本賬戶對外開放的前提是國內經濟環境整體健康。滬港通和滬倫通作為國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試點平臺,具有明顯的市場檢驗功能,對於國內經濟環境整體健康後的全面對外開放將起到示範作用。

除此之外,2018年7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公告就《證券登記結算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原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增加允許外國投資者開立A股賬戶的範圍。

據證監會表示,《關於進一步放開外國人A股證券賬戶開立政策的指示》已獲國務院原則同意。按照《指示》的相關指導性要求,未來境內將在過去的開戶資格基礎上新增兩類外籍人員A股開戶資格:一是在境內工作的外國人,無論是否持有中國永久居住證,都可開立A股賬戶。二是就職於A股上市公司的境外分公司並參與股權激勵的外籍員工。

而在外匯管理方面,有分析人士表示,參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境外外籍人士,未來減持後或需資金匯出,目前在經常賬戶下,人民幣兌換美元的限額是每人每年5萬美元,未來外籍人士減持股票匯出資金時,將涉及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問題,預計外匯管制上會給予其一定的空間。

同時,證監會副主席今年6月份在金融監管研討會上表示,中國證監會已同61個國家和地區的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簽署了67份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預期未來將在雙多邊監管合作框架下,開展與境外監管機構的跨境監管執法合作。

全球金融危機十週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新舉措


專業人士表示:開放國內A股市場,保障外國人在中國的投資權利,是吸引外籍優秀人才在我國工作生活的重要舉措。尤其在資本市場領域,允許對外籍人才實施股權激勵並參與國內證券市場交易,是將A股市場打造成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的國際化戰略。

僅管今年的宏觀經濟基本面穩中趨緊,但國內的新經濟公司正處於市值上升的黃金階段,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未來必然崛起的醫療和養老行業同樣吸引外資入駐,對於整個中國金融對外開放藍圖而言,A股資本賬戶對外開放只是萬里征程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