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不能濫用抗生素?

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他的實驗室裡用固體培養基培養細菌(金黃葡萄球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黴菌周圍沒有細菌生長。他收集了這些青黴菌,並接種到肉湯培養液中,讓它們迅速繁殖,然後把長滿青黴菌的液體過濾出來,將濾液滴進長滿細菌的培養皿裡,幾個小時後,原來長勢繁茂的細菌全被殺死。由此,弗萊明認為青黴菌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從而抑制了細菌的生長,這便是最先發現的抗生素——青黴素。另外兩位科學家弗洛裡、錢恩則把青黴素製成了藥品,挽救了很多細菌感染傷員的生命。因此,1945年,弗萊明、弗洛裡、錢恩三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為什麼不能濫用抗生素?

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科學家陸續發現了近萬種抗生素,天然的、合成的和半合成的抗生素不斷問世,而且不斷更新換代,醫藥學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領域。在人、動物傳染病防控,尤其是在細菌性感染防控上,抗生素立下了汗馬功勞。抗生素對細菌等致病微生物的“靶性”和“殺傷力”,就像鑰匙和鎖,很難找到“替代品”。

但是,在人體使用抗生素並被濫用後,科學家漸漸發現了一些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變異細菌,並且抗藥性細菌在數量上大幅增長累積抗藥性,最終出現了耐抗生素的超級細菌。這也使得每次人們開發並使用一種新的抗生素時,就會相應地出現一些新的耐藥性細菌,這些細菌還可能與其他細菌“交流”它們的耐藥性基因,使耐藥性的突變得以傳播。因此,不斷“設計”新的抗生素以應付抗生素耐藥性的發生,已經被證明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同時,在抗生素作用下還會導致人體中的一些正常菌群丟失,更加使得變異有害菌大量繁殖。如果抗生素的濫用現象不被遏制,人類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

抗生素之所以被濫用,是因為公眾對細菌產生抗藥性的原因不清楚,也不知道抗生素作用的機理是什麼。那麼,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機理是什麼呢?

為什麼不能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通常用於治療人類細菌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其作用可以是干擾細胞壁的合成:如青黴素等,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導致細菌菌體腫脹、變形,最後裂解而死亡;有的抗生素可以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甚至破壞細菌膜的結構,如多粘菌素等;有的抗生素還可以抑制細菌DNA複製,如放線菌素等;還有的抗生素可以影響細菌蛋白質的合成,如四環素等。但抗生素無法治療病毒性感染疾病,因為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沒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等,所以青黴素等抗生素是不能殺死病毒的。但很多時候,患者分不清其患病的原因,便會盲目地使用抗生素治療。

那麼,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呢?除上面提到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不能使用抗生素以外,正確使用抗生素還要做到對症用藥,減少耐藥菌的產生。由於細菌在與抗生素的接觸過程中會不斷變異,為保證抗生素的有效性,使用時能舊勿新、能窄勿寬、能單勿多,必要時合理地聯合應用抗生素以使藥物充分發揮協同作用。同時,要注意藥物劑型,掌握給藥途徑和時間,通常情況下可視病情的急緩選擇靜脈滴注、肌肉注射或口服。

為什麼不能濫用抗生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