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法10月1日起實施!一張圖看清你能少繳多少錢!

新稅法來了,5000元起徵點將於10月1日起實施!

今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

個稅起徵點提至5000元

10月1日起率先執行

關於此前大家關注較多的個稅免徵額,也就是俗稱的“起徵點”問題,《決定》內容顯示,“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而關於此次個稅法修改另一個各界關心的重點內容,即個人所得稅中的專項扣除和專項附加扣除的範圍將包括哪些支出,未來將如何落實的問題,《決定》有關內容顯示:

“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新個稅法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先行適用新的經營所得稅率。

能少繳多少錢?一圖看懂!

說了這麼多,想必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到底能少繳多少個稅”,那就讓我們來算一算賬。首先,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年度收入-6萬元(起徵點)-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不過,由於每個人收入狀況不同,適用的稅率就不一樣,而可以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也不一致。所以,每個人的減稅情況其實並不相同。

在此,我們假設只考慮工資、薪金所得,不計算經營、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財產轉讓和偶然所得等。根據你每個月扣除五險一金後的收入進行簡單計算,一年能省多少錢就一目瞭然了!

新个税法10月1日起实施!一张图看清你能少缴多少钱!

誰最受益?中等以下收入群體

個稅起徵點提高、低檔稅率級距擴大、增加專項附加扣除,多管齊下,老百姓的個稅負擔將會減輕,對於中等以下收入群體來說,尤為受益。

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據中新網報道,財政部部長劉昆此前在草案說明中指出,按5000元標準並結合稅率結構調整測算,取得工資、薪金等綜合所得的納稅人,總體上稅負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別是中等以下收入群體稅負下降明顯,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

為啥起徵點是5000元?以後還會調嗎?

這是個稅起徵點第四次提高。此前,個稅起徵點自1980年確定為800元后歷經了三次調整,2006年提高到1600元,2008年提高到2000元,2011年提高到3500元。

今日(31日)下午,在解讀剛表決通過的個人所得稅法時,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表示,個稅起徵點提高之後,稅收一年大致要減3200億。而個稅起徵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基於三方面考慮:

新个税法10月1日起实施!一张图看清你能少缴多少钱!

程麗華指出,5000元的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後還將結合深化個人所得稅改革,以及城鎮居民基本消費支出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從個人所得稅法實施以來的幾次基本減除費用標準調整就能充分地說明這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