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李易峰、迪麗熱巴,這兩個名字放在一起,有什麼關係?

他們都在這一屆金鷹節獲獎,而且兼得金鷹獎觀眾喜愛演員獎和金鷹節最具人氣演員獎,兩杯入手,雙料贏家。

他們為大多數觀眾熟知,還是4年前,一部名為《古劍奇譚》的古裝劇。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說來也神奇,《古劍奇譚》不僅是中國周播劇嘗試唯一的絕唱,它還拉開了中國流量小生霸屏的序幕,第一代“小鮮肉”代號,也與此同時賦予了李易峰、陳偉霆為代表的影視界新生力量。

但奪得金鷹獎,很多網友表示不服。

一種聲音認為,是演員配不上獎。

往細了說,也是兩方面的。一是認為他們的業務能力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演員的業務能力,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演技,進一步說,還有敬業程度和品德水平。二是作品說服力不強。

所謂有口皆碑,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需要來自他人、尤其是業內人士的進行評價、論證的。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我們把時間拉回兩年前,上一屆頒獎典禮上,胡歌的一段發言,領的是自己的獎,誇的卻是臺下的老藝術家李雪健老師,表示要向他學習。領完獎之後,業內一度爆出胡歌不敬業的傳聞,一時間眾多演藝圈人士主動發聲,為胡歌澄清。這就是他人評價的力量。

而我們反觀迪麗熱巴二度上臺時,身邊前輩們的反應,臉上寫滿了意外和不相信。不是說前輩們不認可,而是這種認可程度,遠沒達到我們所期待的那樣。

再比如,《演員的誕生》也讓我們相信了,週一圍、藍盈瑩、凌瀟肅是好演員,這是在他們動真情、有真意的舞臺表演之後,章子怡、宋丹丹、劉燁聯合一幫影視界出品人的聯合評論下形成的印象。而李易峰、迪麗熱巴卻僅僅是熱搜上、粉絲刷屏的常客。

獎項,也是作品的風向標。正如很多影迷樂於去刷遍每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一樣,獲獎作品,一定有它的藝術創作價值。

而今年金鷹獎得主,觀眾對他們所獲獎作品認知,也是缺乏認同的。李易峰的《麻雀》還好,和迪麗熱巴的《漂亮的李慧珍》一樣,都是湖南衛視收視率中高水平的作品,看過的觀眾不在少數,而尤其是《漂亮的李慧珍》,更是在00後中有廣泛觀眾。

但這兩部作品本身並不搶眼,《漂亮的李慧珍》雖然還奪得了優秀電視劇,但在豆瓣評分只有4.0+,在獲獎之後,正持續飆低,目前只有3.6左右。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網友評價這麼低的劇都能獲獎,這讓很多觀眾乾脆戲稱: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這個唯一一個以“觀眾評選”為主要評價體系的獎項,是不是本身脫離了“觀眾”了?

在這裡,梅丸君要反駁,其實並非如此。豆瓣評分的評價來源,大多是青年群體,這也是網絡輿論場的主體。而電視觀眾普羅大眾,它本身存在一個全年齡覆蓋的問題。

就像你不會質疑爸爸媽媽愛看的婆媳劇、爺爺奶奶愛看的歷史抗戰劇一樣,你也無法否認《漂亮的李慧珍》對弟弟妹妹乃至下一代人的影響力。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有網友製造一種聲音,稱金鷹節的獎項不如金鷹獎,前者是湖南廣電永久落地後的藝術節獎項,後者才是國家級獎項。所以兩人奪得的雙杯,其實分量並不重。金鷹獎的價值本身就在削弱?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這種論調有點為黑而黑。實際上,兩者都屬於國家級獎項,且在主辦晚會的串詞中,明確提出,最具人氣演員獎是“最有份量的大獎”。

這份獎的意義,其實很重。它恰好是金鷹獎最大的魅力——實時投票決定誰是最終的獲獎者。這也是自2007年起取消電視節目短信投票以來,今天為止,唯一一個保留的跨屏投票環節。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所以,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迪麗熱巴和李易峰的“雙杯”呢?

在今年的金鷹節頒獎晚會上,有一個動人設計,導演組把歷史上榮獲過金鷹獎的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各自請來現場,朗讀一段自己的從影感悟。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但很多觀眾發現,這場表演中,唯獨沒有90後出現。

是啊,都2018年了,還並沒有一名90後演員獲得觀眾喜愛男女演員獎。

迪麗熱巴,出生1992年,她是金鷹獎第1個獲此殊榮的90後演員。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我們當然要給新生力量一定的鼓勵,他們是新生代,也需要用時間證明。在高起點攀登藝術創作的高峰,李易峰、迪麗熱巴,也都請努力證明,你們的確比我們都會演戲。


金鷹節,變成了“流量節”?其實是你們忽略了金鷹節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