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的一劑良方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的一項管長遠、管全局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任務。作為全國29個縣(市、區)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單位之一,潞城市一直在先行先試。目前,全市200個村完成了改制工作,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如何進一步完善和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成果,加快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該市堅持“先行探路”,印發《關於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意見》,制度保障、外減壓力,突出狠抓村級資產資源管理,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破零”實現全覆蓋。

合室鄉合室村地平水淺,發展農業條件優越,但多年來對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承包地、冊外地、機動地等資源情況模糊,由村民個人承包經營等原因,村集體無收入,村級發展緩慢,是典型的“空殼村”。在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的過程中,該村緊抓機遇,對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進行摸底登記、清產核資,徹底摸清了家底。而如何收回、怎麼理順、怎樣盤活,市鄉村三級積極探索、大膽實施,立足順應民意,大力宣講政策,組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依法依規將一塊集中連片90多畝的集體機動地順利收回。同時通過競標,以每畝600元—800元拍賣出去。僅此一項,合室村增加收入6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實現“破零”。

合室村村集體“破零”成為當地一樁“美談”,為我市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破零”全覆蓋提振了信心,增強了底氣。

今年以來,我市從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入手,全面紮實開展清產核資,認真處理清查問題,明確資產所有權,健全完善資產登記,規範資產資源管理,採取全面收回、檢查理順、經營盤活三大有效途徑,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一是全面收回。針對村集體清查過程中發現的未簽訂承包合同、未繳納承包費、承包費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等佔用、侵佔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等,進行全面清理收回,追繳承包費或退賠的收益款項。

二是檢查理順。全面清理村集體發包的各類經濟合同,收回違規發包的村集體資產資源,解約未履約的發包項目和“爛尾”項目,重新對外承包、土地轉讓、使用權流轉盤活集體資產,增加集體收入。

三是經營盤活。對擁有耕地、林地以及荒山、荒坡、荒灘等資源或閒置辦公用房、校舍、廠房等集體資產的村集體,通過集體自主經營、對外發包經營或將集體資源資產入股合作社、與企業合作開發等方式增加集體收入,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產”。

認真落實我市下發的《關於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意見》,辛安泉鎮“四荒”地全部收回;店上鎮逐步理順村集體土地承包合同,盤活集體資產;合室鄉對明顯低於市場價格承包集體資源的進行清理收回,有效防止集體資產資源流失……全市上下目標同向、工作同力,全力推動產權制度行穩致遠,加快村集體經濟“破零”步伐,在推進鄉村振興道路上闊步前行。

監製:劉飛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