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追責

重磅改革: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花錢必問效、無效必追責

我國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25日正式公佈,旨在破解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表示,預算績效管理在理念上是非常好的,本質是讓財政資金花的有效率。我國2020年要建成現代財政制度,保證公共資金安全有效的運轉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這次的頂層設計與發達國家以法律形式肯定預算績效管理異曲同工。

建立事前績效評估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全面規範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

《意見》從“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三個維度推動績效管理全面實施。《意見》提出,各級政府收支預算、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政策和項目要全面納入績效管理,並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控,並開展績效評價和結果應用;各級政府要將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同時,積極開展涉及一般公共預算等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意見》還將績效管理關口前移,提出建立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估機制。同時,實施預算和績效“雙監控”,即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

鄧淑蓮認為,事前績效評估相當於可行性分析,項目該不該上、政策該不該這樣制定,標準就是是否符合公眾利益,將目標層層細化、量化,最後形成效果評價指標。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事前績效評估是結合預算評審、項目審批等現有工作來開展,更加突出績效導向。開展“雙監控”,則不僅有利於及時調整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偏差,避免出現資金閒置沉澱和損失浪費,而且有利於及時糾正政策和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堵塞管理漏洞,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高效。

鄧淑蓮同時表示,無論是“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還是事前績效評估,執行起來都有很大的挑戰,關鍵在於預算績效管理指標的選取和設計上如何做到科學合理。

“我們希望每一筆預算資金都有效果,那麼在效率指標和效果指標的選取和設計上就需要達成共識,也需要時間,還需要各方面的探索努力。效率指標看投入和產出,效果指標看結果,而且還要有動態調整機制,需要非常慎重。”鄧淑蓮說。

重大項目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

有效發揮預算績效管理激勵約束作用是此次改革成功實施的關鍵。《意見》提出,地方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對重大項目的責任人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追責。

《意見》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抓緊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將本級部門整體績效與部門預算安排掛鉤,將下級政府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與轉移支付分配掛鉤。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長期沉澱的資金一律收回並按照有關規定統籌用於亟需支持的領域。

上述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強化績效管理的激勵約束,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在明確績效管理責任的同時,賦予部門和資金使用單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權,調動其履職盡責和幹事創業的積極性。

此外,《意見》還明確規定,各級政府要將預算績效結果納入政府績效和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作為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參考。同時,建立考核結果通報制度,對工作成效明顯的地區和部門給予表彰,對工作推進不力的進行約談並責令限期整改。

鄧淑蓮表示,預算績效管理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也很費力氣,發達國家這麼多年依然在探索中,建議一開始把其作為完善預算管理的手段,讓大家都說實話,把問題和薄弱環節暴露出來,激勵大家去改進管理工作。

推進績效信息公開

《意見》提出,各級財政部門要推進績效信息公開,重要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要與預決算草案同步報送同級人大、同步向社會主動公開,搭建社會公眾參與績效管理的途徑和平臺,自覺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監督。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累計46箇中央部門重點項目和所有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30個重點民生政策和重大項目績效評價結果、293個項目績效自評結果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參閱或審議,上述績效信息大部分已經向社會公開。

與此同時,各省也在加快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人大和社會監督。

以我國最早開展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廣東省為例,2017年向省人大報送的部門預算500萬以上項目支出績效目標達到1500多項、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總體績效目標48項、省級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資金總體績效目標140項。2004年以來,廣東省財政一直將所有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報告抄送省人大財經委和預算工委,並在省人代會上隨同預算報告一起供省人大代表查閱。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教授林江表示,包括廣東在內的很多省市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事實上在《意見》中已經體現出來,通過預算績效管理去倒逼財政部門或者預算使用單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限制亂花錢。

“一方面,好的地方經驗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另一方面將這些好的經驗做法提升到國家層面加以推廣,並將其系統化、制度化,這預示著財政改革將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林江說。

林江還表示,財政制度牽涉到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改革難度較大也較為複雜,現在從如何提升預算資金的績效角度去出發,跟財務體制的關聯度就沒有那麼強,更多的是一個管理問題,可以同時從中央和地方打開突破口,或將對重新構建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的基礎積累新的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