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說到曹操迎奉天子的事件,大家總認為只有曹操懂得迎奉天子的價值,其他人都不懂。

這種想法未免也太小瞧漢末諸軍閥了。

還有很多人不明白,一個傀儡皇帝有什麼價值呢?事實上,當時的漢獻帝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政治符號,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

漢獻帝的身邊,永遠圍繞著眾多舉足輕重的豪門士族。把皇帝接到自己的地盤上,就意味著可以和皇帝身邊的豪門士族建立合作關係。只要實現這一點,就可以把自己的勢力迅速滲透到中原和關中地區。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雖然經過從洛陽到長安,再從長安到洛陽這一番折騰,這些豪門士族的實力都受損嚴重。但他們的影響力和社會關係卻依然驚人。

那些豪門士族一心東歸洛陽,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價值。張濟、楊奉、董承、韓暹和段煨等冒著生命危險幫助漢獻帝東歸,也是因為他們知道漢獻帝一行人的價值。張楊和劉表在漢獻帝到洛陽後就跑過來提供各種援助,還是因為他們知道漢獻帝一行人的價值。

問題是:皇帝不是菜,不是想挾就能挾。

漢獻帝能從關中回到洛陽,是楊奉、董承和韓暹等人冒著生命危險護送而來。你想從這些人手裡把皇帝的監護權奪走,這些人能不和你玩命嗎?

漢獻帝身邊的這個利益集團,有漢獻帝這種法理上的天下共主;又有楊彪、鍾繇和趙謙等眾多豪門士族一直追隨;還有董承、楊奉和韓暹等從西部過來的軍閥。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從影響力上說,這個利益集團都也是不容低估的。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但是,這個利益集團有兩個巨大的缺點。

第一個缺點:海選第一階段已過,關東主要地區早已名花有主。在這種背景下,這個利益集團很難找到一塊良好的根據地。而以洛陽為中心的地區,早已淪為一個巨大的戰場或緩衝區。佔據這種地區,連吃飯問題都很難解決。

第二個缺點:這個利益集團內部矛盾重重,難以形成強大的合力。楊彪和鍾繇等豪門士族有強大的軟實力,卻沒有槍桿子支撐。董承、楊奉和韓暹等軍閥有可觀的軍事實力,卻與豪門士族有著天然的鴻溝,因為他們的出身太差。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之間的矛盾並非無可調和,所以迎奉天子的權力由他們共同控制著。從理論上講,只要他們運作得當,恢復漢家天下也是有可能實現的。所以,這個利益集團一到關東,就向附近的軍閥們發出了歡迎加盟的邀請。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面對這種邀請,關東各軍閥紛紛開始盤算,應該如何與這個利益集團相處?

有一個大前提是必須遵守的,那就是在迎奉天子的同時絕不能損害自己的利益。可是,無論誰控制了漢獻帝,都會代替漢獻帝發號施令的。在此基礎上想要利益不受損,實在是太難了點。而如果自己控制了漢獻帝,就一定得尊重關東各軍閥的利益。但這樣一來,迎奉天子的價值就非常有限了。

當曹操迎奉天子之後,就讓皇帝封自己為大將軍,封袁紹為太尉。袁紹當時就火了,你不給我大將軍,我跟你沒完!曹操不敢得罪袁紹,只能自己當太尉,把大將軍讓給袁紹。

憋屈不?

迎奉天子就能號令諸侯,不過是一廂情願的童話故事罷了。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皇帝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價值,但當時的皇帝並不是一個空洞的政治符號。因為在漢獻帝的身邊,圍繞著眾多極具影響力的豪門士族。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這可以幫助曹操快速地把勢力範圍覆蓋到中原和關中地區。

在曹操迎奉天子之後不久,就讓鍾繇坐鎮關中,西線的安全基本獲得保證。否則,曹操估計都無法支撐到官渡之戰。因為袁曹相爭,是在一條長達幾千裡的戰線上展開。東部戰場圍繞青徐二州展開;中部戰場圍繞兗州、豫州、冀州交界展開;西部戰場在圍繞關中展開;任何一個地方被敵人突破,後果也可能是災難性的。

曹操之所以能夠取得西部戰場的勝利,主要是因為他得到了以漢獻帝為中心的利益集團支持,所以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和時間,取得這個戰場的勝利。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因為皇帝具有這種價值,所以河內的張楊和荊州的劉表在漢獻帝東歸後,積極提供各種援助。但是,他們繞著皇帝轉了半天,終於還是不敢真正的迎奉天子。

張楊不敢迎奉天子,因為張楊的盤口太小。以他的實力,實在不足以號令董承、楊奉和韓暹。所以,張楊雖然繼續與漢獻帝一夥人保持合作,卻回到了自己的駐地。於是迎奉天子的權力,繼續由楊奉、董承和韓暹擁有。

劉表不敢迎奉天子,因為劉表並沒有完全掌控荊州。荊州最強大的勢力始終是當地的豪門士族,而這些人最反感外人進入荊州,破壞他們的利益。

再說袁紹,他即使認識到了迎奉天子的價值,又能怎麼樣呢?

袁紹的基本戰略就是先北後南。如果袁紹迎奉天子,首先得克服一個大問題:如何接近漢獻帝。袁紹想去洛陽,要麼經過張楊的河內,要麼經過曹操的兗州。袁紹如果想迎奉天子,就必須做出重大的戰略調整,全面向河內或兗州滲透。

袁紹先北後南的戰略是正確的。在官渡之戰前,袁紹被認為是天下第一大諸侯,最有可能席捲整個北方。而袁紹之所以能取得這種成就,就是因為他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先北後南的戰略。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說來說去,似乎只有曹操具備迎奉天子的資格,但有資格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實現。因為,董承、楊奉和韓暹不遠千里地護送漢獻帝回洛陽,不是為了方便曹操來掠奪勝利果實的。

周邊的袁紹等人,雖然基於各種原因,暫時無法迎奉天子。但他們也不希望有某一位諸侯單獨把持漢獻帝,能夠讓漢獻帝身邊的權力形成平衡,才是最好的做法。所以曹操試圖率軍進入洛陽時,馬上受到董承和袁術的軍事攔截。

後來的曹操是怎樣做到了迎奉天子,並順利挾天子以令諸侯呢?我們明天再說。

為什麼只有曹操準備迎奉天子?無關眼界,而是客觀因素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