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在拿破崙以後,法國在世仇德國面前,幾乎全都是慘敗或者少有的慘勝?

大東北的小豆包


最根本的就是德國統一后土地,人口以及礦產資源的迅速擴大,而這些正是限制工業革命規模和影響力的因素。

在拿破崙之前的時代,普魯士由於人口和土地資源的限制,只能屈居於五強末席。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說,普魯士就像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由於基礎力量不夠,便把自己手中的劍磨得更加鋒利,苦練自己的劍術。而統一後的德國,就像一個有著充裕經濟和人口規模的成年人,那麼,德國現在既有了成年人的基礎體力,又擁有了高超的劍術和鋒利的武器,那麼其實力自然令人震驚。


早在拿破崙之前,普魯士就擁有了全歐洲一流的陸軍,擁有了在托爾滕戰役中讓整個歐洲都奈何不得的擲彈兵。拿破崙在腓特烈大帝墓前發出“如果他還在世,我們就絕不可能站在這裡”的感慨也不是虛言。

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二戰的勝利是反法西斯國家資源的勝利,借用克勞塞維茨的話來說,擊劍(就像戰爭)固然需要技巧和經驗,但首先他得有劍,有生產材料和經濟能力才行。在“鑄劍”之戰中,同盟國獲得了勝利。

正是基於此,德國在二戰中直到最後依舊保持著戰場上靈活機動和分散決策的特點,在面對同盟國碾壓性裝備優勢的情況下,直到1944年底依然佔據著比戰爭爆發時大的多的地區。

而來看法國,之前法國的人口和資源優勢相對變弱了,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法國的相對實力已經落後崛起的德國一截。除了資源之外,就是戰略意識了。

拿破崙是個大膽而善於變通的軍事家,而反觀後來法國軍隊中的領導人物,卻很少具有其這種品質。我們可以從最經典的二戰來看。法國缺少一個像英國的帝國國防委員會那樣的有效機構,來密切國內軍事部門和非軍事部門的聯繫,並且協調軍種之間的相互競爭。而像甘末林,貝當這樣的老將,都是主張防禦,個個謹小慎微。很明顯,法國在戰略意識上處於被動防禦的狀態,他們更關注德國人在幹什麼,而不是自己應該怎麼做,這就失去了很多主動權。

由於這種性格和戰略意識,這些老將們拒絕了戴高樂關於建立一支小規模現代化坦克部隊的建設,他們自己也不想去研究新式戰術。沒能積極使得合成兵種作戰能力提高,人們對大規模運用裝甲部隊的有效性表示懷疑。

這樣,法國生產出了一批如索米亞35這樣的上乘坦克,但卻沒有適應的作戰理論和指揮人才,最後是經濟沒垮掉,政府先倒臺。


大唐安西節度使


如果你拿普法戰爭或者二戰說話,那也是沒誰了,普法戰爭前後法國依然是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只是說德國的商品競爭力比法國強。。。。一戰時候,法軍極其英勇。。。跟德軍在西線扛了4年。二戰法軍在1940年失敗因素有幾點

一 國內民眾不想打仗,軍隊普遍不想打仗

二 德國軍事思想高出英法一個級別

三 德國整體軍官素質高於法國軍官

四 法國戰略出錯。。。不過也不能怪法國,希特勒原定進攻方向就是比利時 荷蘭一線,結果因為計劃敗露問題,所以臨時改變為阿登森林地區。。

但就是在1940年,德軍在整個法國戰役傷亡20多萬

這是2015年BBC新聞對法國戰役德國損失的報告。。。

即使這樣1940以後法國繼續抗爭下去。。。最終贏得二戰。。

二戰開戰前法國包括法國殖民地人口數據。。。

一戰時期法國工業生產能力



順帶說下,法國本土大部分是法國人自己解放的。。不過解放巴黎的確是美軍故意讓法軍解放的。。勒克萊爾第二裝甲師和一個美軍步兵師。。


AugustusDeSPQR


拿破崙帝國失敗之後,法國雖然一度還披著歐洲強國的外衣,也在世界各地繼續著自己的殖民擴張,但是不得不說法國在拿破崙下臺之後,就再也沒有在軍事上取得過像樣的輝煌,甚至在19世紀後期與當時的清政府的戰爭都是在中國主動求和的情況下才取勝。

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中法戰爭

而在與世仇德國的鬥爭中,三次大規模的戰爭中,普法戰爭慘敗,第一次世界大戰拖到了德國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是再擁有200萬軍隊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月的情況下就戰敗投降了。普法戰爭中法國潰敗

之所以有這樣的尷尬戰績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自身的原因是拿破崙失敗後,法國內部政局混亂,政權更替頻繁。外部原因是19世界後半葉,德國完成了統一,國民士氣高昂,國力迅速強盛。

法國自身方面,1814年,波旁王朝在歐洲列強的支持下,再次復辟,但是軟弱無能的波旁王朝並沒能阻止法國國內群眾的不滿與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大資產階級上臺執政後,國內形勢依舊動盪不安,工人運動(起義)不斷。1848年,席捲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自然也離不開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同年12月,路易·波拿巴利用農民對拿破崙一世的迷信當選總統。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巴黎公社起義

法國在拿破崙之後的幾十年裡,政權不斷更替,國內動盪不安,國力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拿破崙三世即位後,法國雖然情況有所好轉,工業革命取得巨大進展,從60年代起共和運動、民主運動和工人運動持續高漲,而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被德軍俘虜,引起了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佈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三共和國對德國妥協退讓,又激起了巴黎公社運動。儘管巴黎公社最後被鎮壓,但是法國對德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賠償鉅額賠款。

普法戰爭後,法國積極準備對德復仇,為了擺脫德國對自己的孤立,法國與俄國、英國締結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是戰勝國,收復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奪取德國一些殖民地,但損失慘重。戰後經濟嚴重困難,政局不穩。1914~1940年之間,內閣變更45次之多。長期的動盪不安讓法國始終不能加速發展,最終在二戰中再次遭遇慘敗,德軍佔領巴黎,法國徹底失去往日的榮耀。

德軍進入凱旋門

而德國方面,19世紀後半葉,在普魯士的主導下,完成了北德意志的統一,士氣大振的普魯士與法國進行戰爭,強悍的普魯士軍隊面對著早已失去強國光環卻依舊驕傲無比的法國,法國潰敗,拿破崙三世兵敗被俘虜。戰後,德國完成徹底統一,不僅國民士氣大增,還獲得了鐵礦豐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更是得到了50億法郎的賠款,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利用19世紀末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一舉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雖然最終戰敗,但是自始至終都是基本上保持著進攻的態勢,無奈制海權被英國牢牢控制,始終無法打開僵局的德國最終國內經濟崩潰,被拖垮。戰後,法國咄咄逼人,對德國採取了瘋狂的報復,平心而論,比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更加傲慢。這也激起了德國民眾的嚴重不滿,20年代法國製造了魯爾危機,更是造成德國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自信滿滿的法國人以為可以利用一戰後獨立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充當自己馬前卒,遏制德國的崛起。但是隨著納粹在德國的上臺,德國再次強勢崛起,而完全無心戀戰的法國面對著德國的挑戰,步步後退,採取綏靖政策,儘管如此依舊沒有阻止德國的復仇。

希特勒在巴黎鐵塔前面

二戰爆發後,德國在西線戰爭打響後,迅速打垮了英法聯軍,法國再次戰敗,希特勒進入了巴黎,法國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環。儘管在戴高樂的積極努力下,英美的支持下,法國在戰後依舊獲得了五大國的地位,但是遭到了很多國家質疑。


法德和解

令人欣慰的是,二戰後,德國和法國這兩個世仇,最終和解,一起為歐共體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貢獻,直到今天,法國和德國依舊是歐洲聯盟中最重要的兩個成員國。


徽南城意


主要是人口變化的原因造成的,以前的法國是西歐第一人口大國,德國那時候還沒有統一,所以從古羅馬帝國滅亡一直到法國王室被推翻,當中的將近1000年,都是法國人騎在德國人的頭上。法國發生大革命之後,大量的人口被屠殺,大量的新教徒和貴族逃亡其他國家,拿破崙戰爭造成的法國人口大量減員,以及馬爾薩斯理論對法國人口增長的負面作用,使得法國人口在西歐的排名下降了。反之,曾經臣服於法國的德國各諸侯國卻在普魯士的鼓動下一致對付法國,導致拿破崙三世在毫無思想準備之下被優勢兵力打敗,這就是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之後,失去了法國保護的德意志各諸侯國逐一被普魯士王國併吞,統一後的普魯士王國的人口是法國人口的兩倍。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聯手打敗了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結盟,人口幾乎是法國的四倍,把法國團團包圍在中間,法國重兵在集結南部,但是馬其諾防線北部出現了紕漏,所以德國閃電戰一下子就擊垮了法國,後來法國還是聯手英國美國才打敗了德國。二戰之後,德國遭到了報復性懲罰,整個國家被一分為幾,西德、東德,還有俄羅斯和波蘭佔領的東普魯士,除了戰爭死亡的人口外,還有大量逃亡到其他國家。雖然現在兩個德國統一了,但是人口只有8000多萬,比起6000萬的法國差距不是太大,德國的優勢不再。要知道二戰以前德國人口是法國的兩倍還多。


猴哥就餓


人口。

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人口大國。拿破崙時期,法國人口占歐洲的三分之一,再加上直接控制的地區,人口更佔到一半以上,這是拿破崙縱橫歐洲的資本。

但隨後,由於連年的戰爭,加上人民生育意願的下降(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在法國大受歡迎),導致法國人口逐漸凋零。到了二戰前,法國人口只有四千萬,相當於德國的一半。在發展水平相當的情況下,人口數量的多少至關重要。

二戰中法國的“馬其諾防線”、綏靖政策在一直被嘲笑,但以當時法國四千萬人口去主動進攻八千萬人口的德國,無異於找死。所以,法國只得構築防禦為主的防線,並努力避免戰爭。

人口一直是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國,蘇聯也成了超級大國;俄國人人口十名開外,現在也很難重振蘇聯時的雄風。

歐洲近代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歐洲成為世界中心;現在只有十分之一,歐洲也逐漸衰落。

美國人口居世界第三,發達國家第一,而且是唯一一個人口增長的發達國家,所以美國仍保住了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

中國……呵呵!


雁去無痕ty


國家與國家之間戰爭的最終結果是軍事,政治,人民素質多個方面來說的,但一的因素可以決定戰爭的走向,但並不會決定最後的結果。

首先第一條軍事方面,這一點是大家都能夠看到的,法國自從拿破崙走了以後,法國對外戰爭基本上是處於一種不積極的態度,就是他並不主動戰略進攻,在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法國愣是將整條戰線全部改成被動防禦這一點跟我們在抗戰時期的閻錫山閻長官有的一比,相比較而言,德國人的進攻就更加具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德國人總是積極地尋找法國人的弱點進行攻擊,進行戰略進攻,拓實法國人不斷的後退,使得戰火燒在法國人的土地上。

而且德國自從三次王朝戰爭以後,德意志帝國成立以後,整個普魯士地區鬆散的各個聯邦終於統一成了一個完整的邦國,這是在拿破倫時期所沒有辦法面對到的困難,不是。這個地區本身軍隊作戰意志就強,但是由於這各地區聯邦太多了,所以很難形成一個拳頭,但是比思邁卻把這個拳頭攥在了手裡,最後一拳打出去揍的法國人,那是哇哇直叫,德國人統一了,那麼作為它的鄰邦,法國人自然也是要遭受無妄之災,一個強盛崛起的帝國絕不僅僅侷限於對於自己國家的長治久安,更多的是希望向外拓展,趁著自己本國處於一種發展期,一種強盛期去獲得更多的資源,為以後自己國家的發展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然後法國人則是一直希望自己能夠長治久啊,希望自己能夠平平安安的過日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點用在法國人手上簡直太適合不過咱國人由於自己軍隊作戰意志不強,所以還特意成立了一個法國外籍兵團,(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只要在法國外籍兵團服役一段日子,甭管你是來自於哪個國家,經過幾年的戰火歷練,只要不死在戰場上你就可以拿到法國綠卡去香榭麗舍大街把妹,法國自己本土的那些人則是更加希望自己去研究香水,油畫或者是女人,至於說打仗,這一點我跟大家說一件事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入侵法國,致使法國國內生靈塗炭,因此法國人憋了一口氣,把德國人趕出了自己的國家,贏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些曾經在戰場上面會潑灑自己鮮血的那些戰鬥勇士甚至告訴自己的孩子說不要在戰場上面,那麼拼命打自己命給拼沒了,你拿什麼回家報效我們,而且還有人懷疑自己當時是不是中風了,給國家做的這麼拼命,反觀德國人,一直都是以一種高昂的鬥志,高昂的戰鬥意志作為自己榮譽的象徵。我要戰鬥,我要去用自己的鐵和鮮血去拿到更多的東西,這一點是融入到德國人的骨子裡的一種精神。德國人這種作戰意志一直使得他們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世界目光的中心,兩個國家的戰鬥意志一下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然最後一條,德國參謀本部很多人都會忽略了這個部門,但實際上德國人之所以在第一次,第二次睡到站期間有這麼大的戰略規劃和戰略,不及跟這個參謀本部為前線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給統帥部源源不斷地提供作戰計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由於德國人抓住了人才,所以德國人,才會在歷次的對外戰爭裡面可以做到以少勝多。這就是德國人真正能夠保持強盛的所在,軍隊沒了人沒了沒有關係,我還有這個部門在我還有這套機制在我還可以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一大堆的戰略規劃人才給德國軍方使用德國軍隊永遠不缺人才!

綜上所述,法國人輸給德國人那麼多次也不冤,德國人確實戰鬥意志挺強的,只不過德國人最終還是輸給了命運,把自己的戰車陷在了莫斯科的沼澤裡面,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足球上。


漩渦鳴人yy


真正說來,法國最強盛,軟硬實力最強大的時期是路易十四☀王時代。此時法國是整個歐洲的裁決者,軍事政治影響最大。可以說是號令歐洲,莫敢不從。

拿破崙時期是特殊時期。也是非常短暫的一代人奉獻出來的革命熱情。法國透支國力以打倒各封建王朝的口號擊敗周邊國家,但本身是為了奴役各國百姓去的,所以雖多次獲勝,卻在不斷耗費國力,失敗一次就再也翻身不了。

普魯士情況不一樣。

最初德國並不統一,德意志領頭羊的奧地利帝國雖然也是傳統強國,但本身問題多,無力統一。周邊強國的波蘭,瑞典,法國,甚至荷蘭丹麥這些都在不斷對德國各邦國進行滲透,防止德國統一。

十八世紀初,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霸主,努力在歐洲進行均勢平衡,防止再出現一個路易十四。同宗教同種的普魯士就被扶持起來。普魯士抓住這個機會建立容克軍國主義體系,東扛俄羅斯,南壓奧地利,周邊波丹荷被打得悽慘不已,散漫的法國人再也不是對手了。


四川達州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國力的變化是根本。法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前歐洲的科技文化中心,但並不能很好地將這些成就轉化為先進生產工具和生產力,第二次科技革命時候的利用程度也遠不如德國,所以德國雖然佔有的全球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殖民地遠少於英法,但經濟實力卻成長為僅次於美國的西方第二大國。

其次是政治體制的差異。法國在大革命後小私有者獲得巨大發展,導致了資本原始積累程度不夠,所以無法形成強大的資產階級中央政府。而德國因為普魯士自帶軍事傳統,將治軍的習慣融入了治國,容克軍事地主親自主導資本主義發展,因此政府力量極其強大,這種體制在戰爭中尤其有優越性。

最後也是最直接的一點,就是普魯士的尚武觀念深入民心,並且有極其完善的軍官培養傳統,精兵強將樣樣俱全,戰爭機器非常發達。而法國人民……嗯,比較浪漫,但打仗本就不是浪漫的事情,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戰場更青睞德國人那種嚴謹的性格。

至於法國以前為什麼能佔上風,一是因為中世紀法國更早完成封建中央集權,國力和中央調動能力遠強於一盤散沙的德意志諸邦與奧地利,如果戰略規劃好一點,太陽王可以獲得更大成就,至少搞個法西合併不是不可能。

二是因為拿破崙本人不僅僅可以被稱為偉大的軍事家,實際上更是一個偉大的軍事革命家,他對軍事領域各方面的理解、比如對炮兵的使用等,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他打別的國家軍隊純屬以先進打落後。而法國大革命本身又是歐洲大陸資產階級革命的大本營,拿破崙火借風勢,自然所向披靡。


全言


應該是拿破崙的前後,並不是單後。早在羅馬帝國的哥特人入侵時期,東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已經洗劫過法國,當時還不是這名稱,只是叫高盧。而哥特人也自稱是日耳曼人。其中的一支法蘭克族,去到法國這地方後建立皇朝,其中後來有個皇帝特別能打,叫查理曼大帝。他的三個孫子把它的帝國一分為三,就成為近似現在的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所以現在法國人的上層階級好多都是法蘭克族裔的人。並不是高盧族(法國本地人)。法國好多哥特式建築,是不。哥特人帶來的啊。法國巴黎聖日耳門,出名吧。是中方這邊的記者沒腦翻譯錯誤,正確的應該是巴黎聖日耳曼。所以……由古至今德國人從來都看不起法國人,認為他們的文化都是德國人造的。尤其是二次大戰前,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把法國批評的一字不漏。可偏偏這法國人就沒個傲骨,中國人當年被美國和蘇聯這樣欺負,還能挺起腰,且能打勝仗。法國人就不行,兵敗如山倒,還被閃電戰,一個月落敗,真心的不爭氣。看到這裡應該明白戰爭是一個民族的氣節特性決定的。


海條子


我說個笑話,法國人發揮很正常,有勝有敗。不正常的是德國人,俾斯麥在位時德國人居然破天荒的打贏了三場戰爭,自腓特烈二世起,除了俾斯麥打的三場戰爭,德國人可是一場戰爭都沒打贏過,之前沒贏過,之後也沒贏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