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給大家介紹明朝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話說建文末年,北京的燕王朱棣反骨側露,起兵靖難。很快就要打到南京城。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城頭變換大王旗,一朝天子一朝臣,管理層肯定要改組,原有的高管要麼被清洗,要麼被血洗。

那這些當大臣的何去何從呢?

在南京一個居民小區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這是高幹小區,朝中的四位官員互為鄰居,這四人是胡廣、解縉、王艮還有吳溥。

解縉大家都知道了,明朝第一才子,編永樂大典的那位,現在永樂大典沒有完整傳世的了,據說原本可能在朱棣的長陵裡。大家別想著去盜墓,現在帝陵不能發掘。當年郭沫若就想挖長陵,後來沒找著,挖了萬曆皇帝的。後來再想動手,被周恩來否決了。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吳溥是解縉編樂永大典的副手,名氣一般。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看照片,好像真的不知這是那尊大神。

但他有個很厲害的兒子叫吳與弼,是儒學大師。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這張照片還是很無感啊。壓根想不起來啊。

好吧,如果大家對吳與弼還不瞭解,但一定見過這張瓜子臉。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沒錯,這就是王陽明,王陽明是吳與弼的學生嘍。

第三位,胡廣,他是一位狀元。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他這個狀元很有意思,他原本不是第一名。原定的第一名因為長得太醜,怕出去影響市容跟大明帝國的國際形象,所以被刷了下來。而胡廣恰好是個高大帥,顏值高,更巧的是,他的答卷裡有一句:“親藩陸梁,人心搖動”。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個藩王不太老實,老是搖啊搖,尤其是燕王,咱們得防著點。恰好建文帝要對叔叔朱棣下手。這句很合他的心意。就把胡廣點為了狀元。

好了,我們再說那個因為長得醜被刷下來的狀元,這個狀元就是這個故事的第四個人王艮。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2.

這四個恰好都是江西老鄉,又是鄰居。現在碰到這種改天換地的大事,當然要在一起探討,要是燕王打進京城了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胡廣第一個表態,說我一定要效忠皇帝,燕王前腳進城,我後腳就死。

這個可以理解,建文帝對他有恩啊,是建文帝把他點為狀元的。而且當了狀元后,工作也安排得特別好,直接進翰林院了。

第二個表態的是誰呢?

解縉,解縉也慷慨陳詞,說我也要效忠皇帝,一顆紅心永不變。

建文帝對解縉也是有恩的。解縉這個同志有點持才自傲,當年朱元璋很看重他,可解縉老顯擺,朱元璋認為他還需要鍛鍊心氣,讓他回老家了,說十年後你再回來。這一去就再沒召喚過解縉,其實就是一分補償金都沒給就把人家炒了魷魚。

可以說,老朱這個老江湖風風雨雨,看人還是很準的。毛主席就特別欣賞朱元璋,認為他雖然是大老粗,但很有能力。

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才把解縉拎出來,而且提拔為內閣首輔。

對於有知遇之恩的老闆建文帝,解縉這個表態也很正常。

而另一位王艮沉默不語,只是流眼淚。

這什麼意思,是害怕,是不想死嗎?

想了一下,也可以理解,他原本是狀元啊,建文帝嫌他長得醜刷了下來。

既然你不講究,我為什麼要替你死?

3.

話說大家表完態,就各回各家準備了,要殉死的,繩子砒霜也該準備準備。

這個時候,吳溥的兒子吳與弼說:“胡叔叔能夠死節,是件大好事啊。”

吳溥搖搖頭,兒子啊,你圖樣圖森破啊。

“不然,只有你王叔叔會死節罷了。”

吳溥話音還沒落,只聽到隔壁家傳來胡廣的聲音:“外面太亂,小心將豬關好。”

吳溥很得意,“你看,我沒說錯吧,一頭豬都捨不得,怎麼捨得死呢?”

不過一會,另一邊王艮家傳來大哭聲,一打聽,王艮喝毒酒死了。

原來,王艮來碰頭前,就已經跟老婆表了決心。

“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

剩下來的解縉呢?

第二天,燕王朱棣攻進了京城。解縉做出了回應:縉馳謁,成祖甚喜。

解縉一路小跑著去迎接朱棣了,舉白內褲投降了。

史書一個[馳]字就把解縉急於投靠新主子的心態寫得入骨。內閣首輔投降,當然是好事,所以朱棣相當高興。

第二天,解縉又熱烈推薦了昨天跟他一塊裝逼的胡廣。

“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

叩頭,獻膝蓋,拜了新碼頭。

可見,吹牛逼的,誇誇其談的,其實都不見得很牛逼,所以,我也常懷疑,現在網上的一些愛國青年,會不會到了關鍵時刻都當了帶路黨?

4.

最後介紹一下,這四位的結局。

王艮自殺了,成就了一世英名。

解縉後來得到了重用,還在立儲上面發揮過重大作用。但是,他還是犯了愛顯擺聰明的錯誤,而朱棣又是一個雄猜的主,是朱元璋二號。最終,朱棣把解縉打入大牢,在一個冰雪天,把這位天下第一才子灌醉活埋了。這個事情,腦洞老師詳細講了,親們可以回去翻一翻。

胡廣倒是混得最好的一位,入了內閣,而且經常跟著朱棣去打仗,打完,吹牛逼的事情也就是刻碑記功,都讓胡廣幹。誰讓胡廣在這方面有特長呢。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胡廣跟解縉是老鄉,又同時吹過牛逼,還同時當過叛徒,那關係當然挺好啦。朱棣特地指婚,讓胡廣的女兒嫁給瞭解縉的兒子。而解縉出事後,他的兒子被流放。

當時,胡廣家的女兒還沒過門,胡廣就想解除婚約。這也是胡大人的老傳統了。沒想到,胡家姑娘卻很有氣節,表示這是皇帝主婚的,父親也當面答應了,毀約的話,我只有死。說完,胡姑娘把耳朵給割了。

最終,胡姑娘還是等解家平反,解家公子回京,又嫁給瞭解家公子。

5.

好了,最後我們說一下這個故事的講說者吳溥。

這個故事是以吳溥為視角記錄的,可見,是吳溥把這個事情說了出來。

而這個記錄時沒有說吳溥是怎麼表態的,按常理推斷,他應該也是表示要死的,但後面也活了下來。

吳溥覺得不好意思,就選擇性的忽略了這個事情。而因為這個,吳溥也感到很內疚,他一生都在國子監當差,從來沒有升遷過。家裡的錢財也大多救濟了窮人。

王艮殉節,我活了下來,剩下的每一天,都是我偷來的,能活著就是得到了,又怎麼可以貪圖榮華富貴呢?

這大概就是吳溥的內心想法。

最後的最後,再來一個小人結尾吧。

6.

朱棣把當年建文帝的文件拿出來讓解縉翻看,純政務的就留下,牽扯到政治鬥爭、路線站隊的,比如建議建文帝收拾朱棣的,就讓解縉燒掉。胡廣那份高考狀元的答卷就是此類了。

這當然是朱棣收買人心或者說穩定人心的一個舉動。

最後,朱棣玩陰的,嚇唬大臣,對解縉們說:“你們這些人也曾經說過我的壞話吧。”

大家都不說話,只有一個人昂首闊步,大義凜然站了出來。

“報告,我沒有說過。”

這個人叫李貫。

前面我們說過,那一年高考,王艮本來是第一,被刷到了第二,而胡廣因為批判朱棣被提到了第一。那一屆的第三名、探花就是這位李貫。李貫也是江西的,江西老表這一界包攬前三,的確挺牛的。不過,更牛的是下一屆,江西籍才子包攬前七名。乍一看,以為是國乓隊呢。

李貫叩頭,說臣一句壞話都沒說。說完,李貫昂著頭,求表揚。

結果朱棣一頓臭哭。

誰才是明朝的大忠臣?這四個江西人湊到一塊,得出一個答案

你丫的沒說過,以為很光榮是吧。(爾以無為美耶?)

你吃人家的飯,當人家的差,人家要完蛋了,你一句話不說還了不起啦?你乍不上天呢?老子最恨你們這種王八蛋。壞了我們老朱家的規矩!

李貫嚇出一聲冷汗,皇上,你咋不按規矩出牌呢。

後來,李貫牽扯進一個案子,判了死刑,臨死前嘆了一口氣:“到了黃泉,我愧對王艮啊。”

晚啦,死非其所,有啥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