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俏彬:以「兩個毫不動搖」為準繩堅定不移發展民營經濟

冯俏彬: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准绳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

冯俏彬: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准绳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

9月12日,一篇“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的文章引起輿論強烈關注和熱議。《經濟日報》立即發聲,嚴厲駁斥了這一錯誤言論,隨後《人民日報》進行了轉載。黨中央對民營經濟的支持關心愛護是一以貫之的。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再次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的重大方針,有力回應了社會關切,滌清了雜音。在當前民營企業生產經營面臨日益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的情況下,應高度警惕並適時指出此種言論的荒謬之處,堅定非公企業發展的決心、增強非公企業發展的信心,避免帶來一些蠱惑人心的負面影響。

冯俏彬: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准绳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

首先,此論在法律與政策層面沒有任何依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一條規定,“在法律規定範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並對非公有制經濟依法實行監督和管理”。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兩個毫不動搖”與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關於非公經濟的基本精神內涵一致,前後貫通。從政策層面上看,2013年以來,國家大力推行以“簡、放、服”為核心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著力破除民營經濟在投資興業方面的“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2016年以來,中辦、國辦圍繞保護產權、激發企業家精神,先後出臺了三個專門的重磅文件,一批影響重大的產權方面的冤假錯案正在糾正或已經得到糾正。就在8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表態要積極支持民間資本控股……可以說,國家層面對於民營經濟的珍惜和愛護,有目共睹,自在人心。

其次,此論沒有現代經濟理論依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走出計劃經濟的迷霧,開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康莊大道。與之相適應,經濟理論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到今天,關於市場經濟的一般理論已經廣泛深入人心。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生產經營的主體,企業家才能是經濟增長的重要要素之一。正是因為千千萬萬個企業家追逐利潤這一“自利”的行為,客觀上卻產生了於國家、於社會、於所有人都有益的經濟增長與繁榮。進一步地,由於民營企業所有者主體明確、權責利清晰,企業發展效率高、效益好,是我國經濟增長、就業保障的主力軍。從很大程度上講,正是因為民營經濟與國有經濟一起,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戮力同心,我國經濟發展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經濟總量達到12萬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對中國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統計顯示,1978年,我國國民經濟組成中,全民所有制經濟佔80.8%,集體所有制經濟佔19.2%,城鄉個體經濟、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外商企業都是零。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時,全民所有制經濟佔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1.4%,集體所有制經濟佔35%,城鄉個體經濟佔7.8%,私營企業、合資企業、外商企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是5.8%,兩項加起來不足14%。到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有2726.3萬家,個體工商戶6579.3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對國家的稅收貢獻超過50%,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佔比均超過60%,技術創新和新產品佔比超過70%,城鎮就業佔比超過80%,對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90%。可以說,一部中國的改革發展史,就是一部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史,當然同時也是國有經濟的改革史。這,正是我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最重要的經驗與成就之一。

在批評“私營經濟離場論”錯誤言論的同時,更應當引起思考的是: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們應當如何管理經濟?如何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協調發展?筆者認為,應當再一次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經濟體制改革部分的內容:“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同時“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這就是說,雖然過去40年我國改革開放事業已取得偉大成就,但圍繞市場經濟運行的一些基礎性、深層次的制度安排,至今仍然缺失或者不完整。其中最主要者,一是產權保護不到位,二是要素市場化程度不足。

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民營企業產權主體清楚、權責分明,所有者要對自己的經營風險和經營成果負全部責任。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民營企業才是完全的、真正的市場主體。也因此,在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兩個毫不動搖”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當前民營企業已構成中國經濟的大半壁江山,民營企業家也積累起巨大的財富,要確保他們的財產權不可侵犯,保護企業家利益、增強企業家信心。

要素市場化是經濟效率提高的基本條件。從經濟增長的角度看,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科技成果與制度等(也有人認為“企業家才能”也是要素之一),而且要素的數量、質量及其組合方式等,是關係經濟績效的根本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化程度大為提高,現在95%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經全部由市場決定,但在上述要素的取得、配置、價格以及供給主體方面,市場化程度是很不充分的。當前仍然有一些要素主要由政府控制,如以土地開發利用為主體的自然資源、與市場準入有關的重要行業的特許經營權、政府掌握的投資資源、政府掌握的龐大產業基金和投資基金資源、政府掌握的價格資源、政府直接和間接掌握的龐大的國有資產資源等。所有這些,都是關係企業生產經營的命脈性條件。這也表明,我國要素市場化改革仍然任重而道遠。

對於這些問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十九大都制定出明確的改革方向與具體內容,有關方面也正在努力實施的過程之中。改革的成功,除了要有系統的頂層設計,還要有正確的實施順序、適宜的力度以及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值此我國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之際,更需要各方面團結一致,深化改革開放,全力釋放增長動能。在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中,民營經濟將繼續與國有經濟一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

冯俏彬:以“两个毫不动摇”为准绳坚定不移发展民营经济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