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退休工资,为什么比一般退休工人养老工资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养老问题普遍重视起来,事业单位、公务员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待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此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是按照职工退休的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发的,而且还会伴随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差距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正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临退休时,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会突击提升职称和职级。

而在企业中,职工的工资与企业经营效益有关,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挂钩,个人绩效高,工资就多,社保基数是依据个人的工资标准缴纳,随着职工年龄增大,业绩逐渐下滑,工资就会下降。另外,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中只有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大部分都没有。

还有就是事业单位的养老金都是靠国家财政拨款进行发放的,在经济上比较稳定,企业就不同了,基本养老统筹基金由政府强制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企业职工的经济压力非常大。而普通职工的退休金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等算出的,而且很多企业职工尤其是私企都是按照最低的来交,领的少也就不奇怪了。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

事业单位职工也将缴纳社保,财政不再兜底。

决定将用10年时间,推动退休公式将与企业退休公式靠拢。只是多了一项职业年金。

但是大家注意,改革不是要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甚至还会提升其待遇,主要目的是要在事业单位养老金上与财政切割。

目前普遍事业单位缴费比例都在150%-200%左右,而企业,大多数都是缴纳60%最低缴费比例。

所以,套用同样的公式,再加上职业年金,养老金待遇也会相差1-2倍,改变不了目前的差距。

一、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计算方式

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2006年7月1日后退休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退休费: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除了退休费以外,还包括退休补贴。退休补贴依据各地情况不一。

从上述规定可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与本人的工龄、职务、级别相关。工龄越长,职务、级别越高,退休金越高。

事业单位退休工资,为什么比一般退休工人养老工资多?

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算方式

月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待遇

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计发月数

2.基础养老待遇计算公式

J =(C平+C平×Z实指数)÷2×N实+同×1%

3.过渡性养老待遇计算公式

G = G同 + G实

其中:G同 = C平×Z同指数×N同×1%

G实 = C平×Z实指数×N实98×1%

上述公式比较复杂,但总体而言,就是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基本养老保险的缴纳时间、缴费基数、退休所在地的历年社平工资相关。个人缴费时间越长、缴费基数越高,当地历年社平工资越高,企业职工退休的基本养老金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