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京東方10.5代、康寧10.5代項目最新進展

“互聯網+”技術助攻建設全球最高世代面板生產線

10月12日,全國綠色·智慧建造技術交流會暨武漢京東方10.5代線項目現場觀摩會在湖北武漢舉行,近千名建築業專家、業界代表,探討智慧建造與綠色施工發展前景。會議認為,建築業與互聯網的結合,將“重構整個建築行業生態圈,引發一場全新變革”。

廠房建設的單位中建一局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張曉葵表示:“這個全球最高世代線‘中國屏’廠房預計10月封頂,項目投產後,將用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的全球最大尺寸液晶顯示屏。”


武漢京東方10.5代、康寧10.5代項目最新進展


京東方武漢10.5代項目介紹

體驗“中國屏”廠房的“中國智慧”

會上,有人提出,傳統建築業的進度管理,多是依靠管理者的經驗作出判斷,易出現偏差、致工期延誤。如何解決?

在武漢京東方10.5代線項目現場,與會人員觀摩智能系統、雲存儲、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在工地的應用,以及綠色、智能、集約化的智慧管理與建造成果。

據悉,在液晶面板領域,高世代生產線主產32英寸以上大尺寸板,6代線以上即高世代線。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這一10.5代線項目,總建築面積142萬平方米,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面板項目,也是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液晶顯示器件廠房項目。

建設過程中,中建三局一公司集中了數百臺建築設備、6000多名建築工人,將使用超過10萬噸鋼筋、120萬平方米模板、145萬個扣件、90萬噸混凝土……如何使之安全、有序、高效運轉,成為觀摩會關注焦點之一。

“這得益於我們自主研發的智慧建造系統平臺。”中建三局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張錕介紹,這一平臺運用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及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施工過程的數據自動採集,以及智能分析、預警和控制。

具體來說,通過工地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管理人員能通過電腦、手機,實時掌握施工情況。比如,當某部位進度落後,系統會預警,提醒管理者及時處置。

現場,35臺塔吊高低錯落,高峰時每天起吊1300餘次。有人提出,這麼多塔吊,吊臂與吊臂會不會碰撞?

“不會!”項目副總工程師周仲煜介紹,該局設計了智慧塔吊防碰撞子系統,可實時監測塔吊各部件的位置狀態、荷載物重量,以及風速風向。

工地上,多名工人拿著手機,掃描展示欄二維碼,一套交底施工技術方案隨即顯現,當天如何施工一目瞭然。據介紹,此舉“改變了傳統層層交底易導致的信息傳播偏差,還節約了紙張。”

AR(增強現實技術)、VR(虛擬現實技術)也被用到了工地。該局自主研發的AR施工管理系統,利用全息眼鏡,將現實場景與虛擬模型結合,來指導施工。在安全教育區,VR模擬施工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場景,158家分包單位的施工人員進場前,都要來此“體驗”。

體驗“中國屏”廠房的“中國品質”

中建一局項目通過格構梁施工來實現廠房的潔淨要求。以格構梁空洞循環過濾空氣,建立正壓環境,避免外部空氣汙染,確保恆溫恆溼,建立無塵環境。

為避免輕微震動毀壞生產狀態下纖弱的顯示屏,格構梁混凝土平整度標準必須達到2毫米/2米,即任意2米範圍內隨意測量,其高差均小於2毫米。

中建一局項目經理華東旗說,主廠房建築格構梁表面積近18萬平米,相當於26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為達到建造精度要求,項目創新採用‘五步控制法’進行平整度控制。首先,要校核儀器水準儀、全站儀,確保儀器的精準,為後期平整度測量做準備。其次,採用懸掛鋼尺,確定樓層的高度,將整個樓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再次,對梁底模板的高度、模板安裝完成後的標高、鋼筋綁紮後梁底標高等各環節進行復測,確保每一個環節樓面均處於同一高度。待格構梁澆築完成後,在2000平米範圍內,4名工人再用工具對格構梁進行人工整平,同時安排2名測量員實測實量,利用4臺專業磨光機打磨,最終達到任意2米範圍內高差小於2毫米的平整度。

體驗“中國屏”廠房的“中國效率”

半導體產業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每半年就會升級一代,中建一局建設者必須以快速完成電子廠房的建設。

由中建一局承建的主廠房建築面積46.58萬平米,是世界最大混凝土框架單體廠房,使用2萬餘噸鋼材,相當於3個埃菲爾鐵塔。

面對如此大體量廠房,如何在高質量的前提下確保建設速度,考驗著中建一局武漢10.5代線液晶顯示器件項目的施工組織能力。“資源保障和物料準備是廠房建設的第一生命線。憑藉15年來在超級廠房領域的摸索,我們創造出確保速度的工程建設模式,能夠迅速適應繁多的物料統合和資源分配,實現一個月內迅速統籌人員、機器、原料、方法和環境。”中建一局武漢10.5代線液晶顯示器件項目經理華東旗說。

中建一局武漢10.5代線液晶顯示器件項目團隊從武漢、北京、廊坊、合肥同時集結資源,規劃出8條、寬12米的道路,安排16名安全員作為“交通協管員”,調配整個廠區的車輛進出和停靠。高峰期每天疏導1300輛運料車進出。

6個月中,中建一局項目經歷了39個35℃以上的高溫天氣、50個雨天。除去極端天氣影響,在4個月的有效工期內,中建一局項目完成運料11000車,按照每輛車身15米計算,車輛長度可繞北京五環5圈;運料20餘萬噸,相當於兩艘世界最大航母的重量;50天完成地下室兩層水池結構封頂;57天完成第一塊高大板澆築;86天完成首段四層高大柱澆築……持續刷新超級廠房建設速度紀錄,建設速度較同類廠房提高30%。

武漢首個機電安裝智能研發數字化加工廠落戶康寧生產線


武漢京東方10.5代、康寧10.5代項目最新進展


與會專家等代表參觀數字加工廠。 攝影:劉宇太


武漢京東方10.5代、康寧10.5代項目最新進展


誓師大會會場。攝影:劉宇太

荊楚網消息(記者 董育雄 通訊員 劉宇太 張倩)大武漢首個機電安裝智能研發數字化加工廠,“落戶”世人矚目的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10月10日,坐落於武漢市臨空港的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廠房項目舉行機電工程誓師大會,該數字化加工廠揭開神秘面紗。

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胡朝暉,武漢市建築業工會聯合會副主席許靜紅,武漢市建築業工會聯合會副主席,武漢建築業協會副秘書長李紅青,武漢市臨空港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公司工程部經理王振剛,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周迎輝等出席現場會。來自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裝公司的200名建設者做出莊重承諾,將秉承爭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打造精品工程,建功武漢市臨空港建設。

據瞭解,截至目前在武漢新型顯示產業鏈上已有京東方、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領頭行業,以及一批玻璃基板、顯示材料、手機終端等上下游配套場上,武漢市正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液晶顯示面板生產基地。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建成後,將成為武漢市京東方10.5代線的重要配套服務設施,兩座廠房均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京東方項目投資460億元,加上配套項目總投資超700億元,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工藝難度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之一,建成後將助力武漢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顯示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推動湖北省“芯-面-端(即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萬億產業集群。而建築鄂企代表中建三局一公司近年來牢牢抓住液晶顯示面板廠房這一行業風口,先後承建福州京東方、武漢華星光電t4、深圳華星光電G11等廠房項目,助力國家液晶顯示面板鑄造業發展,補強“缺芯少屏”發展軟肋。

“武漢康寧10.5代玻璃基板生產線,是合肥康寧生產線體量的兩倍,但相比之下,工期縮短了近三分之一,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靠什麼?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擁有數字化加工廠這樣的‘秘密武器’,可以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工。”加工廠85後的年輕廠長王博告訴記者,利用機電預製加工技術提高品質、縮短工期。建立BIM數據庫平臺,將業務流程過程中所產生的海量異構信息,包括多參與方之間所涉及的資料、任務及相應的反饋信息進行關聯、提取和集成管理。通過BIM模型將機房內機電管道進行“數字重現”,根據現場條件將管道模型分解為大小不等的模塊。利用加工廠內鋪設的切割、坡口、焊接全自動生產線提前預製模塊,運到現場可直接拼裝。康寧項目經理陳杰介紹:“機電預製加工實際上是將傳統現場施工中的部分工序提前實施,運用此項技術可將工期縮短一半,且質量更加可靠。”

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胡朝暉在致辭中表示,建設康寧廠房項目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具有特殊意義,希望項目全員發揚愛國精神,以建設成果為建設大武漢加油,為“中國製造2025“助威。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周迎輝介紹,為達“精益建造、完美履約”目標,中建三局一公司將在施工管理層和作業層開展“促生產 創標杆 提品質”勞動競賽,通過“比學趕超”的方式激發員工積極性。

康寧第三條10.5代線落戶武漢

8條10+代產線,產能過剩危機加劇


武漢京東方10.5代、康寧10.5代項目最新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