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序】

螃蟹詠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嚐。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未捕先賣,譽滿天下

古吳水鄉澤國這中有一泓靈水名陽澄湖;湖如其名,明媚清洌,湖以蟹名,陽澄湖大閘蟹譽滿天下,而"陽澄湖"這片熱土正是生產"大閘蟹"的基地。陽澄湖大閘蟹的產量基本穩定在2000噸左右,但是由於近年來拆除圍網、保護環境等,產量基本穩定在1500噸左右。每年秋天市場上各類熱銷的"提蟹券"並不能保證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即使是正品,也未必能如約提現。

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真假難辨陽澄湖

每年農曆九十月份正是河蟹肥美鮮香的時候,而最受人們喜愛的無疑當屬陽澄湖的大閘蟹。然而盛名之下,陽澄湖大閘蟹的製假、售假已成為行業內的公開秘密,山寨的"洗澡蟹"屢禁不止。2017年,全國河蟹市場的大閘蟹總銷售額778億元。其中陽澄湖大閘蟹約為300億元,佔比40%。但是17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量為1600噸左右,銷售額約為3億元,如此折算,市場上銷售的99%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冒牌貨。

不同於一般的螃蟹,陽澄湖大閘蟹每年只有開湖後才能在市場上買到。2018年陽澄湖大閘蟹開湖時間為9月21號。但是在9月15日,距離開湖日期還有6天,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鳳陽路的陽澄湖大閘蟹的交易市場上,四五十家掛著"正宗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自產自銷"招牌的商家已經開售。這種蟹大都由當地不法蟹農和商家在開湖前將塘蟹、稻田蟹等外地蟹放入陽澄湖中"住"一段時間,之後便將這些蟹貼上了"陽澄湖大閘蟹"的標籤,身價瞬間暴漲。

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重金打造的防偽鎖釦並不能真正發揮防偽功能,而且鎖釦自己也遭遇被偽造的命運。為了防止假冒、保護品牌,蘇州市質監局向經過認證的養殖戶及經銷商發放大閘蟹防偽鎖釦,這種鎖釦是檢驗大閘蟹是否處在陽澄湖的一個重要標誌。今年的防偽鎖釦在9月21日開湖才予以發放。但是早在之前,每隻所謂的"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已經繫上了鎖釦。在電商以及當地的批發市場,每個鎖釦價格僅售0.5-1元。而且商家會提供一條龍服務,即使消費者撥打鎖釦上的鹽或電話,客戶也會告知顧客此蟹為正品。

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食蟹未必陽澄湖

陽澄湖大閘蟹從很早開始便注重經營品牌,給消費者傳遞出"天下第一蟹"的信息,並逐步在全國增強了品牌影響力,提高了品牌的附加價值。然而周邊鄰近地區的蟹農及政府部門卻沒有很強的品牌意識,而且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推廣銷售渠道。很多蟹農更是一味跟風,將養殖蟹賣到陽澄湖,貼上陽澄湖的標籤。相比之下,近兩年逐漸被消費者熟知的"太湖大閘蟹"正在努力培育自己的產地品牌,每年搶先上市,爭奪陽澄湖開湖前的市場份額。此外,在部分產品正在打造自己產區品牌的同時,消費端已呈現出消費大閘蟹"去陽澄湖化"的趨勢。部分消費者表示大閘蟹消費以自己家庭消費居多,更為注重品質與性價比,陽澄湖大閘蟹並非首選。

真假難辨,食蟹未必陽澄湖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陽澄湖大閘蟹已經形成中國大閘蟹的原產地品牌,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權威性以及議價能力,其他產區的大閘蟹質量雖與陽澄湖大閘蟹差距不大,但在政府牽頭、行業協會統籌、蟹農品牌意識等多方面存在不足,沒有發揮出相應的品牌效應。其他湖區大閘蟹品牌的發展關鍵在於地方政府又沒有能力和決心打造自有產區,以及相關行業協會須加強品牌的建設、管理、推廣等。

文字/CiciGuelph 編輯/尹嚞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