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托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近日,看到這樣一條新聞:

湖南省湘潭縣的劉師傅前腳剛把4歲的兒子和3歲的外孫送到全託幼兒園,後腳4歲兒子就帶著3歲的外孫趁老師不注意“越獄”,尋找回家的路。

所幸,經過一小區超市時,被兩個好心家長收留並報警,才沒發生什麼事。

劉師傅說:要工作,平時比較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去全託。沒想到孩子竟偷偷翻過欄杆逃出來。

兩個小可憐則委屈巴巴地說:太想家了!

很多網友都在譴責園方和老師的疏忽和安全防護不到位,這裡嬌媽就不再多說了。

不過,促使兩個小孩充滿勇氣“越獄”逃出全託園的分離焦慮,則不能不說一說。

01

相信這樣的場景,絕大多數家長都不陌生。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 “奶奶,你別走,我不要離開你!”
  • “媽媽,你不能不要我。”
  • “就讓我回去吧。”

幾乎所有孩子在面臨和照看者分離時都會出現這種虐心場面。

為什麼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症?

或許有人會說:因為父母沒有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有這部分因素,但並不全對。

從心理學上來講,分離焦慮是人類成長過程必經的正常生理現象。

換句話說,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分離焦慮,只是有些孩子可以很快地自我緩解,有些孩子則需要通過哭鬧來表達不安,甚至出現像上文所說的案例,不顧一切一定要找到家人。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

這是因為0到3歲是孩子跟父母建立緊密依戀關係的重要階段。

這個階段所建立的依戀關係類型,則決定了寶寶性格特點,也決定了寶寶面對分離時的外在表現。

02

一般來說,心理學上歸類,孩子的依戀類型大體分為三種: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焦慮矛盾型依戀。

依戀類型不同,寶寶的表現不同,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 1、安全型依戀

這類寶寶從小得到了父母悉心照顧以及滿滿的愛,內心有力量,性格往往自信開朗,自我調節能力強,在陌生環境裡,往往能夠很快適應;就算和家長分開時會表現得很傷心,可是在家長看不到的地方,他也可以和周遭的一切相處得很好。

典型代表如杜江和霍思燕的兒子——嗯哼。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在《爸爸去哪兒5》中,嗯哼好幾次都因為要和爸爸分開而焦慮到大哭。

每次爸爸離開後,他又會很快融入集體,玩得不亦樂乎。

那麼,這類孩子要如何教他克服分離焦慮呢?

杜江在第六期節目中,用舉例類比方式進行引導之後,嗯哼再也沒有因為要和爸爸分開而焦慮大哭過,家有安全型依賴的寶寶的家長可以借鑑——

杜江:上次爸爸去捕魚,對不對。

嗯哼:對!

杜江:你留下了,對不對。

嗯哼:對!

杜江:鄧倫叔叔帶著你和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吃飯,對吧。

嗯哼:對!

杜江: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了嗎?

嗯哼:沒有!

杜江:有人傷害你嗎?

嗯哼:沒有!

杜江:有什麼大不了的。

嗯哼:對。

杜江:這次呢?

嗯哼:這次也是一樣的。

安全型依賴的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的方法:舉例類比+回憶+總結引導。

這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在熟悉的記憶裡放下防備,從分離產生的恐懼中徹底脫離出來。

  • 2、迴避型依戀

這類孩子大多由於父母工作忙碌或其他因素,得不到高質量的陪伴和關愛。因此性格相對敏感,也有點孤獨,大多對物的興趣大於對人的興趣。

儘管他們在陌生環境中能夠探索,能較快融入環境,可是仍會表現得有點冷漠。

在面對分離時,內心明明渴望家長的陪伴和愛,卻往往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並且當家長回來後,孩子也沒有表現出對家長的依戀行為。

也就是說,這類孩子的分離焦慮因為壓抑著沒有表現出來,很容易讓家長忽略。

更要命的是,如果家長沒有察覺並進行引導,這類孩子長大後往往難以發展親密關係,如不願意戀愛、結婚或養孩子等。

典型代表如揚子和黃聖依的兒子——楊安迪。

看過《媽媽是超人3》的人應該都有印象,黃聖依因為早年隱婚的關係,一直把孩子藏在奶奶的家裡,讓奶奶帶大,甚至為了不被曝光,她儘量減少和孩子的接觸。

結果,錯過了和孩子建立良好依賴關係的最佳機會。

節目初期,孩子對她的存在表現得很冷漠,話也很少,幾乎不撒嬌。

那麼,這類孩子要如何走進內心,察覺到並教會他克服分離焦慮呢?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記得有一期黃聖依為改善親子關係問題而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而心理諮詢師給出的建議是:有效陪伴+講睡前故事。

而後續的效果大家也看到,黃聖依經過帶安迪旅遊、參加軍訓夏令營等,兩個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暱,分離也會表達不捨。

對於迴避型依賴的孩子,唯有足夠的愛和有效陪伴才能緩解他們成長問題。

正如心理諮詢師所說:7歲前,親子關係修復還來得及。

希望迴避型依賴的孩子的家長都能把握機會,好好彌補孩子。

那麼,要如何有效陪伴?

1.帶孩子參加親子夏令營或親子冬令營;

2.和孩子在一起時,別玩手機,多和孩子玩遊戲,如下棋、成語接龍等智力遊戲;

3.孩子生日、開家長會盡可能在場;

4.學會鼓勵孩子,對孩子多點耐心;

5.陪孩子瞭解大自然,觀察小動物、小花兒、小草樹木等。

睡前故事本推薦:

0-2歲——《幼幼成長圖畫書》6套、《蹦》、《蒲蒲蘭繪本館·挖孔認知》系列

2-4歲——《噼裡啪啦》、《可愛的咕嚕汪系列》、《偷偷看裡面》、《豬哥哥想象力繪本》、《小雞球球成長故事》系列、《100層的房子》系列3冊、《我不知道我是誰》、《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想得美》系列(深見春夫)、《睡得香》系列(深見春夫)、《雞蛋哥哥心靈成長繪本》、《好髒的哈利》

5-6歲——《魔奇魔奇樹》、《和英童書成長》系列、《中國民間童話》系列、《野孩子圖畫書》系列、《由近到遠由遠到近》、《蒲公英科學繪本》、《四大名著兒童版》

  • 3、焦慮矛盾型依戀

這類孩子或因家長寵溺、或因家長脾氣暴躁,他們會情緒不穩定,學前期或學齡期都會出現攻擊和破壞性行為。

平時很粘人,也有控制慾,在陌生環境裡,更會黏在家長身邊不肯探索,表現得十分緊張。

如果家長偷偷離開再回來時,寶寶情緒很難安撫,甚至有推開家長、說“我不要媽媽/爸爸”等。

典型代表如馬雅舒的女兒米雅。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米雅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哭鬧不止,甚至動手打人,因此被網友稱為“混世小魔女”。

記得米雅被送去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就因為過度的分離焦慮、無法融入集體而被勸退。

那麼,這類孩子要如何教他克服分離焦慮呢?

其實,這類孩子的分離焦慮大多是由於生活無法自理、內心不自信所引起的。

看過節目的人大概都有印象,一方面馬雅舒有潔癖,害怕孩子弄髒而常常對孩子說“不”,如摸魚、肉、自己吃飯等;另一方面,她的教育理念是慢慢來,孩子不要做的事,她絕不堅持。

結果,在這種教育方式下,4歲的米雅仍不會獨立上廁所,不會自己脫穿褲子,甚至不會自己吃飯。

當家長沒有在該有的年齡教會孩子該會的獨立能力時,孩子就會在同齡孩子中顯得不自信。

另一方面,他們會因為離開父母,自己什麼都不會變得格外焦慮、擔憂而哭鬧。

因此,解決焦慮矛盾型孩子的分離焦慮方法:調整心態+放手+鼓勵孩子。

家長如何調整心態?

1.學會信任孩子,不要覺得孩子做不好,會給自己帶來清潔的麻煩或額外家務而拒絕讓孩子動手實操。

2.學會信任孩子,不要孩子說自己不會,你就聽之任之。

如何放手?

一定要循序漸進,教會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1.教會孩子獨立如廁能力;

2.教會孩子獨立吃飯能力;

3.教會孩子獨立穿脫衣褲的能力;

4.教給孩子分享意識;

5.確保孩子具備基本的禮儀,如說你好,早上好,再見等;

如何鼓勵?

引導孩子嘗試,及時給予肯定。如你上次做**那麼棒,這次一定也可以的。

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儘可能找到好的方面鼓勵他。如第一次做,很不錯了,你再嘗試幾次,肯定會更棒的!

04

雖然不同依賴類型的孩子,解決分離焦慮所需要的用心程度不同。

但是,無論哪種類型的孩子,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需要被肯定、被鼓勵。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依賴類別的孩子?你對此又有什麼更好的教育方式和經驗?

歡迎家長們能在留言區和大家一起分享!

4歲舅舅帶3歲外甥“越獄”逃離全託園:爸媽,我太想你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